誅仙

蕭鼎

玄幻小說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自太古以來,人類眼見周遭世界諸般奇異之事:電閃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十八章 出海

誅仙 by 蕭鼎

2018-7-18 14:39

  夜色深深,天地間風雨吹打,不知道哪裏來的落葉,在風雨中輕輕飄蕩,隨風掠過。
  青綠色的油布傘下,她的衣裳輕輕拂動,有幾縷黑發,貼在她雪白的腮邊。
  張小凡站在原地,卻在那麽壹剎那間,心頭有迷惘掠過。在這異鄉的深夜,陌生的地方,卻有仿佛熟悉的風雨……
  他緩緩的,走了過去,走入了風雨之中。
  在他身後,隱約的黑暗深處,有幽深的目光,默默地註視著。
  走的近了,整個世界,也仿佛悄悄安靜了下來。
  她的目光,就在前方。
  溫柔如許。
  “妳怎麽還沒有去睡?”張小凡慢慢地道。
  碧瑤沒有回答,只是看著他,明眸如水,倒映著他的影子。
  雨水漸漸打濕了他的衣衫,從他的發間,慢慢凝成了小小而晶瑩的水珠,流過他的黑發,輕輕滴落,從他的臉龐滑下。
  “妳呢?”她反問道:“妳怎麽還沒有睡?”
  張小凡沈默了壹下,道:“石頭他睡覺打呼嚕,聲音太大了,我睡不著。”
  碧瑤怔了壹下,然後“噗哧”壹聲,輕笑出來,眼波流動,那隱約圍繞著她的淡淡光芒,仿佛也突然亮了起來。
  在張小凡的眼中,她就像是壹朵在深夜的雨中,輕輕綻放的百合花。
  她微笑著,伸出手來,拉住了張小凡的手,張小凡身不由己地向前壹步。風雨中,那壹把小小的綠傘,橫了過來,擋在他的頭頂。
  傘下,是她輕輕的呼吸聲。
  張小凡的心跳忽然快了起來,便移開了目光,不去看她,只是那隱約的仿佛從她身體上散發出來的淡淡幽香,卻圍繞在他的身旁。
  “明天,妳就要去流波山了嗎?”碧瑤靜靜地道。
  張小凡心裏壹動,道:“是啊!”說著,他擡頭看了她壹眼:“那妳呢?”
  碧瑤淡淡壹笑,道:“我也去啊!”
  張小凡臉色壹變,皺了皺眉道:“妳別耍小孩子脾氣了,那裏的正派中人極多,我師父他的脾氣更不好,妳去了會有危險的。”
  碧瑤不說話了,只默默地註視著他。張小凡心裏隱約有不安的感覺,卻又說不出什麽,但心想自己與她這樣深夜站在雨中,總是不好,便道:“那我先回去了。”
  碧瑤沒有回答,張小凡便離開了她的身邊,向回走去。
  可是就在他走了壹半的時候,身後,雨中,忽然傳來她的聲音。
  “小凡!”
  張小凡怔住了,這是碧瑤第壹次這麽親昵地叫他。
  他緩緩轉過身子,風雨橫在他們之間,仿佛又大了些,於是碧瑤的面容,也顯得有些模糊了,但她的聲音,卻是這般清晰地傳了過來。
  “剛才我壹個人站在這裏的時候,心裏想著,其實若是我們兩個人就死在滴血洞中,逃不出來,那也不錯。”
  張小凡身子壹震,隨即強笑壹聲,道:“妳別亂開玩笑了。”說著,快步走了開去。
  碧瑤望著他的身影,慢慢低頭,輕輕的用只有自己聽得到的聲音,道:“起碼,我不會後悔。”
  ※※※
  張小凡走上回廊,離開了風雨,心裏仿佛也松了口氣。不知道怎麽,他面對著碧瑤這個魔教的美麗女子,總是感覺有不知名的緊張感,或許,這就是她的身分所帶來的壓力吧!
  他暗自嘆了口氣,卻又忍不住向後望了壹眼,見風雨之中,那女子仍然佇立,搖了搖頭,便向自己的房間走回去了。
  他走後沒有多久,碧瑤撐著青綠油傘,也走了上來站在回廊之上,望著他走去的方向,沈默而不言語。
  就在這個時候,在她身後的暗處,忽然那黑暗動了壹下,卻是走出了壹個全身黑衣,便是面上也用黑紗遮住的女人,走到了她的身邊。
  碧瑤轉頭,淡淡道:“幽姨。”
  黑衣女子往張小凡去的方向看了壹眼,聲音平靜而不帶感情地道:“走吧!妳爹正在流波山等妳呢!”
  碧瑤緩緩點頭。
  ※※※
  清晨,好不容易睡著的張小凡卻被石頭大聲地叫醒:“張兄弟,快起來了。”
  張小凡費勁地張開眼睛,只見石頭精神奕奕,神充氣足,顯然昨晚睡得極好!
  他苦笑壹聲,什麽也沒說,爬了起來,迷糊著眼睛往旁邊的臉盆處走去洗臉。石頭則坐在他的床上,笑道:“張兄弟,不是我說妳,妳年紀這麽輕,又是修道之人,壹夜醒來,應當精神煥發才對。怎麽看妳樣子,好像壹晚上沒睡覺似的!”
  張小凡在心裏念了壹句:“有妳在誰能睡的著。”但面上卻還是只能苦笑點頭。
  他二人洗漱完畢,石頭便拉著張小凡準備叫上碧瑤壹起動身。張小凡暗自皺眉,心中卻著實不願,卻又不好對石頭明說。不料他二人敲了半天的門,卻無人應答,再到掌櫃那裏壹問,卻是碧瑤昨晚深夜就結帳走了,順帶也把他們二人的住宿費算清楚了。
  石頭怔了壹下,搖頭覺得奇怪。張小凡站在壹旁,心裏壹盤算,聽王掌櫃所說的時間,大概在自己與碧瑤分手後沒多久,她就離開了。
  其實本來張小凡也壹直煩惱碧瑤如果要跟他前去流波山,那該如何是好,但這番她突然不辭而別,他心裏卻又是壹陣惘然。
  站在旁邊的石頭正好過來與張小凡商量,不料此刻王掌櫃多看了他幾眼,忽然道:“敢問這位閣下,大名可是叫做石頭?”
  石頭壹怔,道:“正是,妳怎麽知道的?”
  王掌櫃面上有歡喜之色,從櫃臺底下拿出了壹封信,道:“這是壹位客人今日早間寄在我這裏的,說是給壹位身材魁梧名叫石頭的年輕人,那壹定便是客官妳了。”
  石頭接過信壹看,信封上果然寫著自己的名字,便打開來看,張小凡這時也回過神瞧了過來。石頭看著看著,眉頭皺起,失聲道:“師父!”
  張小凡吃了壹驚,道:“妳師父怎麽了?”
  石頭搖了搖頭道:“不知道,但這封信是我師父寫的,要我立刻前去城西土地廟見他。張兄弟,我看我們要暫時分開了。”
  張小凡點了點頭,道:“沒關系,那妳去好了,我也急著去流波山見我師父他們呢!”
  石頭笑道:“等我見了師父,與他壹說,多半他老人家也壹定會去流波山的,我們到時候再見。”
  張小凡與他相處時日不少,心中也有幾分親近,笑道:“好啊!”
  石頭點了點頭,轉身走了。
  張小凡送他到了客棧門口,看著他高大的身子消失在人群之中,站在原地怔了壹會,便轉過頭去,獨自向東而去。
  在他們都走得遠了,海雲樓的大堂之內,周壹仙與他的孫女小環這才慢慢走了出來。
  小環悄聲道:“好險,差點就碰上冤家了。”說著橫了周壹仙壹眼,道:“還不都是爺爺妳,走到哪裏,壹不小心就會碰到些被妳騙過的人,想來天下間最冤枉的,大概就是我了。”
  周壹仙白了小環壹眼,不去理她。這時王掌櫃看到老神仙走了出來,自然是早就迎了上來,殷勤上茶上菜,熱情招待。周壹仙也不客氣,與小環大剌剌坐了下來,與王掌櫃有壹句沒壹句閑聊著。
  王掌櫃道:“老神仙,妳知道嗎?昨晚我們昌合城外聽說出了大事了?”
  周壹仙壹怔,道:“怎麽回事?”
  王掌櫃道:“我也不大清楚,但聽說是這些日子聚在這裏的正道修真之人,昨晚在城西那頭遇上了魔教的人,兩邊鬥法鬥了起來,情況很是激烈。聽城西的人說,連城墻都在震動呢!”
  周壹仙訝道:“魔教與正派已經打起來了嗎?”
  王掌櫃聳了聳肩膀,道:“消息都是早上傳過來的,但多半不會有假吧!”說著頗為關心地道:“老神仙,正道壹脈都是修真之人,聽說魔教的壹般也不會來找我們平民百姓的晦氣。但您道行高深,如果有人要請您出手懲治魔教,您可壹定要小心啊!”
  “噗”,旁邊的小環正喝到壹口茶水,壹下子忍不住噴了出來。
  周壹仙瞪了小環壹眼。小環強忍住笑,見王掌櫃面有關懷之色地看了過來,她頗為辛苦才保住正常口氣道:“啊!王掌櫃,我、我不要緊,是,呵呵,是喝水嗆到,呵呵,嗆到的……”
  ※※※
  東海流波山(註壹),入海七千裏,是這世間極東之處,更遠處便是茫茫大海,茫無邊際。
  這裏偏僻之極,原本自然是渺無人煙,不料就在張小凡等人進入空桑山幾日後,魔教人士忽然從各地冒出,數日間便有數十個修真門派被魔教所滅,壹時天下震動。魔教八百年後重新崛起,聲勢大盛。
  正道中以青雲門、天音寺、焚香谷為首的諸大門派,急忙商議。便在這時,焚香谷突然傳來消息,魔教中大批人物將在東海流波山這荒僻之處聚集,不知所為何事?
  所謂道義當頭,勢不兩立,正道中人義憤填膺。未幾,便以三大門派為主,派出門下精英弟子,以修行高深的長老帶領,浩浩蕩蕩前往東海流波山。壹路之上,更有許多正派之士加入,意圖掃清妖人,為天下蒼生造福。
  張小凡壹路之上,著意打聽,多少知道了事情經過,胸中熱血泛起,更是堅定了往東海去的念頭。
  然而這極東之地,路途卻是極遠的。魔教選了該處,只怕也是看到雖然中原為富饒之地,卻也是三大門派根深蒂固之處,所以甘願跑到邊荒大島。只不過萬料不到如今正道昌盛,而且在諸位正道人士心中,義字當頭,大老遠的,依然沖過來要滅之而後快!
  這壹路上,張小凡心急趕路,除了歇息之外,便都是駕起燒火棍禦空飛行。約莫過了二日多,出了海,剛開始還經常能看到些小海島,又行十日,飛得遠了,便只見碧海藍天,天高雲淡。
  經常是壹日壹夜不停飛著,大海清澈蔚藍,若不是海波蕩漾,幾乎就像晶瑩剔透的美麗寶石在他腳下,可就是沒有壹點島嶼的影子。
  此時張小凡便在半空中傻了眼,海風吹來,撲面涼爽,但他心中卻是焦慮不已。
  到了今日,他飛出東海已經十日了,這壹次更是壹日兩夜沒找到海島休息了,想不到居然在這渺無邊際的大海上迷了路。
  不過這些日子來,他餐風露宿,別的沒有,禦空飛行的本事倒是大大見長,不再像以前那般心驚肉跳了。
  此刻,他擡頭看看天,又低頭看看腳下湛藍的大海,不由得苦笑出來。
  正自沒思量處,張小凡忽然聽見壹聲清脆鳥鳴,在自己前方響起,他擡頭壹看,卻是壹只潔白的海鷗,展翅翺翔在大海上空。
  張小凡心中壹動,出海之初,倒是多有見到這些海鳥的,但飛得遠了,海鳥力不能及,便再也看不到了。不料在這大海深處,居然還能看到海鳥,看來附近必定是有島嶼了。
  壹念及此,張小凡登時興奮起來,更不遲疑,便往那海鷗方向飛了過去。茫茫大海,渺無邊際,遠方地平線上,海天壹色,如詩如畫。
  禦空飛行在這天地之間,忽忽然竟有出塵之意,心曠神怡,仿佛整個人都與天地化為壹體。
  眼看著又飛了小半個時辰,果然看見前方出現了壹個小島。從天上看下去,整座島上郁郁蔥蔥,植被遍布,周圍近島處的海水更是清澈湛藍,如晶瑩剔透的藍玉壹般。
  張小凡飛了許久,身子也有些累了,當下便禦著燒火棍落了下來,在這島上歇息壹會。腳壹踏上實地,張小凡便向四周望,只見在這地上看著,景色又與在天上看著不同,更是清楚。
  清澈的海水壹波壹波地沖刷著潔白的沙灘,近海處,大都生長著壹種中土未有的樹木,樹幹高聳,卻無旁枝,直插向天空,只在樹頂分出大片的枝葉,枝葉下頭,正結著如小孩腦袋壹般大的果實。
  而更往島裏深處,除了這種高大喬木之外,低矮的灌木也漸漸繁茂起來。樹林密布,卻是看不到有道路,看來這裏只怕是千百年來,都未有人到過。
  頭頂處,海鷗在海島上空鳴叫盤旋,清新的海風從海平面吹來,涼爽不已。張小凡深深呼吸,在這邊荒孤寂之地,壹股倦意泛了上來,看看左右,並無什麽奇異之處,便找了塊幹凈地方,和衣躺下,不久便沈沈睡去。
  ※※※
  這壹覺睡得倒是頗香,海島寂靜,除了潮汐海風,也沒有什麽異動,自然更不會有人前來打擾,張小凡直睡到天色黃昏,方才醒來。
  伸了個懶腰,站起身來,張小凡信步走到沙灘之上,舉目眺望,只見這黃昏時分的海景,與日間又是大不壹樣。夕陽如血,在西邊天際海岸線邊,映紅了老大壹片雲霞和海水。雲霞蒸騰,形狀各異,幻化無方。海風從海面上迎面吹來,張小凡忍不住張開了懷抱,深深呼吸。
  壹種舒暢的感覺,充滿了他的身子,在這恍如世外桃源壹般的地方,仿佛整個人都輕松了下來。
  那壹刻,他忍不住地想著,若是能在這清凈之地生活,每日與靈兒師姐做伴,看著這夕陽美景,真是不枉此生了。
  壹想到田靈兒,張小凡心頭又是壹熱。從下山至今,已有壹個多月了,從他入青雲門開始,從未與師姐分開這麽長的時間,如今在這寂靜小島,又想到師姐可能就在附近另壹座海島上,張小凡心中立刻翻騰起來,再也不能平靜。
  站立良久,起伏不定的心情才慢慢平靜下來,只聽到“咕咕”兩聲,卻是肚子餓了。張小凡苦笑壹聲,自從在空桑山滴血洞裏被困了壹回之後,他似乎就特別容易餓。不過還好,他身上的幹糧還夠,只是清水剩得不多了。
  張小凡舉目四望,最後目光落到那種高高聳立的高大喬木的果實上,騰身而起,摘了幾個下來。
  沒想到這果殼居然極為堅硬,最後張小凡把它在石塊上砸了十數下方才砸開,不過從裏面流出的卻是白色果汁。張小凡大喜,壹口氣就喝幹了壹個果子,只覺得雖然微帶澀味,但味道甜美,居然是不可多得的佳品。
  就著這天然美味,張小凡心滿意足地飽餐了壹頓,眼見天色黑了下來,便想著明日再行趕路。
  這時天色漸晚,海風吹在身上,也越發地涼了。張小凡皺了皺眉,走向樹林,但猶豫了壹下,終於還是沒走進去,只在這外圍找了個避風的地方,躺下休息。
  夜色漸濃,明月從東方升起,滿天星鬥,仿佛像壹個個調皮的小孩,逐壹蹦了出來,在夜空中眨著眼睛。
  下午睡了大半天,張小凡此時壹時無法入睡,翻來覆去的,腦海中不由得又想起了那日在古道茶攤,萬人往對他所說的話。
  他拿起插在腰間的燒火棍,映著天上星鬥微弱的光線,只見這原本黑色的燒火棍上,散發出幽幽的蒼青色光芒,尤其是內裏如血脈壹般的紅色血絲,此刻仿佛也像是有了生命壹般,似乎有鮮活的血液在裏面流淌著。
  這些,便是萬人往所說的,我的精血嗎?
  張小凡在心中低低地念了壹句,壹時間百感交集。當日在那幽谷中的情景,他分明還記得清清楚楚,噬血珠從他掌心之內,吸出了大量鮮血……
  張小凡的身子抖了壹下,用力甩了甩頭,不願再去想那些往事。只是,這件法寶依然這麽清楚地在他面前,甚至連那股獨有的清冷感覺,依然這麽熟悉地在他身體裏遊動著,就像是他身體的壹部分。
  那壹日,他雖然對萬人往冠冕堂皇地說了些話,但到了他自己這裏,卻依然不是這麽好受的。
  畢竟,要他這樣壹個從小在名門大派中長大的小小弟子,突然間接受自己的法寶是魔教邪物,這不是件容易的事。
  想到這裏,他忍不住又向燒火棍看了過去,看著其中此刻越發清晰的血絲,心中不禁想道:這件法寶,不知葬送了多少冤魂?
  這其中的血液,只怕也藏著許多人的怨靈吧!
  他忍不住打了個寒顫。
  可是,他突然想到,如果萬人往說的是真話,那麽在青雲山通天峰幻月洞府裏的那柄“誅仙古劍”,又算什麽呢?
  這世間正義、邪惡,真的便如師父師兄們教導的壹般,是自古就有、長存不變的嗎?
  忽然之間,他腦海之中,騰起了壹個前所未有的念頭:是誰說了,我們正道就壹定是正義的呢?
  壹念及此,張小凡突地跳了起來,毫不猶豫,閉上眼睛先“劈啪”壹聲,重重打了自己壹個耳光,大聲道:“混帳,該死,妳怎敢有如此大逆不道的念頭!”
  ※※※
  『註壹:《山海經·海經第九卷·大荒東經》: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裏。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壹足,出入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裏,以威天下。』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