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8章 江山難回兵何籌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22
面對壹臉真誠之色的李易,尺帶珠丹抿了抿嘴:“李大夫,我也看過《管子》。”
“沒讓妳全種藥材,種藥材的地方種其他的作物不合適,比如說雪蓮。”
李易沒有絲毫被人發現說謊時候的愧疚,反而坦然。
“雪蓮啊!還有紅花、紅景天,就選能種的地方?”
尺帶珠丹倒是不好意思了,認為對李易有所誤會。
他以為李易想讓吐蕃使勁種藥材,大唐收,再把糧食賣到吐蕃。
突然有壹天大唐不收了,吐蕃沒糧,大唐禁止糧食出口。
《管子》裏的計謀,經濟戰。
“新的種子給送過去壹些,試種,萬壹就行了呢!”
李易答應給種子,西藏的氣候特殊,哪個種子突然能在當地生根發芽,當地就有新的作物品種。
“李大夫費心了。”尺帶珠丹開心,他以為種子要對他保密。
成不成的另壹說,允許帶種子過去,證明自己未被排於外。
當大唐的女婿,陪媳婦兒回娘家沒人輕視,不丟人。
再呆上壹年,等第二個孩子大壹點,看情況。
“姑爺,妳現在回不去紅白宮,發電報叫那邊的人送來壹支軍隊,到大唐培養。”
李易想到壹件事情,尺帶珠丹壹同來的軍隊少。
人在外時間壹久,難免別人動心思。
“這個……”尺帶珠丹頭微微低下去。
“姑爺妳忘了黃河源頭地方的合作之時?有分紅,先給來的人家裏錢財,等人到地方,吃喝分紅足夠。”
尺帶珠丹壹個動作,李易便知道原因。
士兵有家庭,打仗的時候壹招呼,各家出人、出馬、出兵器。
平時放牧、獵殺野獸,家人種青稞、油菜。
把人調過來,每壹個人代表壹家的勞動力,說頂梁柱亦不為過。
大唐不能出錢給吐蕃養兵,李家莊子更不可以。
那不是有坑人的合作協議嘛!賺錢和賠錢在壹念之間。
我說賺錢,夠養兵,大家壹起看,賺不賺?保證賺。
尺帶珠丹擡頭:“有分紅?”
“前年就有,去年賺得更多,足夠養兵,還有剩余。”李易篤定地點頭。
“可養兵幾何?”尺帶珠丹問。
“看需兵幾何。”李易答。
“嗯?”尺帶珠丹發呆,這麽靈活嗎?需要多少便養活多少?分紅不固定?
“兵多賤養,兵少精養。妳說個數,我看怎麽養。”
李易趕緊糾正錯誤,別誤會。
“哦!”尺帶珠丹認可這個說法:“十萬?”
“行!壹人十緡,另外願意在大唐訓練後幫忙,可額外補十緡。”李易點頭。
“這麽多錢?”尺帶珠丹咽了咽口水。
大唐的貨幣購買力很強的,電報上說,天竺接受兌換券,只要吐蕃認可,就能當成貨幣用。
吐蕃自然認可,拿著可跟大唐買東西。
黃河源頭劃出區域,大唐把貨物運過去,用錢買吐蕃的東西,拿到錢的人再買大唐的東西。
按照需求和生產力計算,自己吐蕃壹個會放牧、有狩獵本領的成年人,壹年賺不到四緡兌換券。
只要願意在大唐幫忙幹活,相當於五年的收入。
“分紅在那擺著,沒問題。”李易強調分紅。
“好!我發電報,抽調最強的軍隊過來。”尺帶珠丹相信大家願意過來。
“不,不能把最強壯的送來,他們需要顧家,看他們家中的青年,調過來,由於吃飯吃不飽,體弱的不怕。”
李易勸說,妳把厲害的人弄來,誰向天竺擴張?
何況那些老兵都是兵油子,不好管啊。
“十二歲以上的?”尺帶珠丹提議,在吐蕃十二歲就要狩獵。
“可,就說壹寸山河壹寸血……”
“十萬青年十萬軍。”李易剛說壹句,小機器人接後面的。
‘嘩啦!’尺帶珠丹站起來,桌子上的東西都碰倒了。
“壹寸山河壹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他攥緊拳頭低聲重復。
“醒醒,十萬青年指得是學子,羽林飛騎那樣的,自己可以制訂戰術。”
小機器人很不給面子,妳有十萬人就行?妳知道這十萬青年是啥不?
尺帶珠丹壹楞,又頹然坐下:“哦!要會讀寫和算術?”
“姑爺何須懊惱?待人過來,教會即可。”李易寬慰。
“哦哦哦!對對對!能學,他們還能學。”尺帶珠丹又激動了。
另壹桌上被母親金城公主抱著吃飯的小寶寶跟著也激動了:“萬,百萬男兒命向卿,肆意歸朝……聖。”
他學過,總背,他並不知道什麽意思,反正娘讓背,背下來娘就高興。
“背得真好。”金城公主果然開心,親兒子。
“嗯!嗯!”小寶寶笑。
……
飯後,李易被邀請去喝茶,壹群老頭加李隆基。
“今天的紅燒肉香,可惜小易不能天天給做。”
談正事之前,畢構先抱怨。
“天天吃紅燒肉能給妳吃死,妳還敢使勁吃脂肪?”李易回壹句。
“紅燒瘦肉不行?妳都能幫別人養兵呢。”
畢構說請李易喝茶的目的,吐蕃十萬兵,妳給養著,並且教他們學習?
“當初陛下把三千羽林飛騎給我帶,我說‘陛下讓我帶妳們玩兒’的時候,他們大聲嘲笑。”
李易講起羽林飛騎的故事,曾經自己重復壹句,羽林飛騎便笑壹回。
畢構眼睛瞇起來,其他大臣露出恍然的神色,原來如此。
宋璟盯著自己的茶碗看:“怪不得要少年兵,好教哇!”
“好管啊!”蘇颋跟著說。
“之後這十萬兵……”張九齡留半句話。
“錢財從哪出?”姚崇順嘴問壹下。
“分紅啊!黃河源頭占下來好大壹片地方,野生動植物收集壹大堆,裏面有許多藥材。”
李易指指西北的地區,我黃河那裏占下來,賠錢?
畢構來精神了:“賺幾百萬緡?投入的呢?”
“投入是投入,產出是產出,投入準備三十年的回報周期,每年的利潤達到壹定數額即可。”
李易沒想過幾年內把扔進去的錢賺回來,馬牛羊繁殖還有個周期呢。
停頓壹下,他補充:“十萬過來的人最少十二歲,能幹活,讓他們參與修水利當作訓練,朝廷撥款。”
“憑、憑什麽?”畢構十分懷疑是因為自己問了壹個問題導致朝廷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