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系統來大唐

農家壹鍋出

網遊小說

開元二年,四月,柳綠枝頭。
長安城東通化門外七裏處,灞水流經。
灞水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909章 瀑布通航內整頓

帶著系統來大唐 by 農家壹鍋出

2022-8-28 21:21

  渭水河上,五十艘百石的輪船排成壹排。
  岸上在沒有輪的地方搭跳板,壹箱箱的幹海米、蝦仁、幹貝、蝦醬被送上船。
  裝滿壹艘,壹艘就離開,順著渭水去黃河,再逆流壹直到源頭。
  此時蒲津渡的地方,鐵索浮橋連在兩岸,浮橋下面是船在支撐。
  每天有個固定的時間會打開中間的鐵索,讓船只從河面上往來。
  更上面的壺口瀑布已經在上下船,原來在瀑布上遊的船只是往上面倒短途。
  聽說瀑布可以通過的時候,便帶壹點土產劃船到位置,詢問價錢。
  按照船的大小和裝載的貨物不同,價格也不壹樣。
  最便宜的小船送過去,只需十錢,十多裏的路,上了軌道,牲畜拉著到另壹頭,再放下去。
  哪怕是自己做個小筏子,想過去,依舊為十錢,不能再低。
  幹活的俱從當地雇,幫忙拉手葫蘆,他們指望瀑布吃飯。
  加上牲畜的料錢,若沒有船往來,就沒人願意幹。
  “聽說朝廷派出船隊,要去上面,不曉得給不給錢。”
  呆在壺口瀑布下面位置的地方,壹個戴鬥笠的人望著滾滾南去的河水,與旁人說。
  “許是要給錢,說好了不管什麽樣的船只,我們幹活,便給我們工錢。”
  手上忙著編制油樹條筐的人看都不看筐,憑感覺便把枝條給編進去。
  “百石的船,壹艘拿百錢,來個壹百艘,大家分壹分,可不少。”
  另壹個看上去只有十六七歲的少年臉上露出期盼的神色。
  他的手上拿著壹張報紙,報紙是早期的,上面有漢語拼音,他在學習。
  壺口瀑布不能通行的時候,當地人在山上或者河灘邊種上幾畝薄田,山上有桑樹,養蠶。
  少年是放羊,日子壹天接壹天過,跟其他的孩子壹樣下河捉魚摸蝦。
  等壺口瀑布上了設備,有活幹了,能賺更多錢了。
  當地人就有了想法,少年開始學習拼音,要讀書。
  每壹個字母都是問偶爾路過的會識字的人問來的,使勁記住怎麽讀,然後再自己拼。
  有時候忘了,或者覺得自己發音不夠準,可以抽出來時間去縣衙門。
  衙門中許多人識字,向他們請教,他們便耐心教。
  不耐心不行,百姓主動要求上進,衙門官吏不理會,考評就完了。
  “壹旦正式通航,每月還需交給李家莊子壹筆錢,官船到達,自然是正式通航。”
  戴鬥笠的人把少年的幻想給戳破,錢多,也不會全給自己等人分。
  瀑布的地方有縣中的人坐鎮,記賬。
  現在是壹天壹結算,等大家錢多了,則換成壹月壹結。
  壹天壹結是由於冬天大家都沒什麽收入,需要錢。
  壹天給的錢,買點米,就不用摻那麽多的糠和麩子吃飯了。
  開春還有個好處,有野菜,把野菜和飯壹起煮,補充維生素什麽的百姓不懂,反正能頂點餓。
  幫工們都同意,他們不管是日結還是月結,拿到錢後除了當天生活必須花的,其他的會存起來。
  這點比李易那時的非洲壹些地區強,通常不敢日結,當天結算完,當天人家拿著錢就去瀟灑了,第二天不來上班。
  什麽時候錢花沒了,什麽時候再來。
  月結其實也差不多,所以很多李易國家的企業寧肯多花錢,也要從國內雇人過去幹活。
  尤其是不能耽誤工時的工程,基本上只讓當地人負責簡單的事情。
  當地有上進的人會跟著學習,這樣的人占比很小。
  李易國家,或者說是包括現在的大唐,是世界上最勤奮的民族,沒有之壹,不與別人並列。
  “給李家莊子應該,有李家莊子在背後,我們才安心。
  趁著沒活兒,去采野菜,洗幹凈扔鍋裏,晌午吃飯。”
  編筐的人把剛編好的壹個筐放下,帶頭去找野菜。
  瀑布的岸上,兩頭各有壹口大鐵鍋,下面燒煤或柴火。
  鍋中的水是井水,不喝黃河水,沙子太多。
  兩口鍋屬於朝廷給的,現在是補貼階段,以後來往拖船,會在扣下的給李家莊子的錢中拿出來壹部分。
  今天壹早,負責的人從附近的村子中買來兩只下蛋少的老母雞,壹口鍋裏燉壹只。
  熬免費湯用,幹活的人,還有附近準備過來喝免費湯的百姓會自己采野菜放進去。
  雞都是剁碎了扔進去燉,甭指望吃雞肉,老母雞肥,喝湯即可。
  自己帶著食物,就著湯和免費的鹹菜就吃壹頓。
  不用別人提醒應該采野菜,大家自己就主動去采。
  屬於民族的特性,壹般人學不來。
  ……
  “柯廣是誰介紹來的?”畢構也在喝湯,人參須子湯,就人參須子和姜絲。
  夏天了,他說晚上睡覺有點冷,白天曬太陽也覺得肚子涼,打顫。
  給他喝壹點湯,主要是用姜來逼寒氣。
  不然他這狀況,曬太陽能曬拉肚子。
  他此刻問手下,他開始整頓戶部的面條產業。
  專門叫了三十個制作面條的人單獨進來詢問,問完整理好,找人。
  “度支郎中謝信保薦的人。”辦公室文員給出答案。
  “扣他三百錢,告訴他,若柯廣再偷拿面回家,他的郎中就別幹了。”畢構沈著臉說。
  “是。”
  “侯立是誰的人?”畢構又問壹個。
  他壹個個問,該扣錢的扣錢,該調整的調整。
  他生氣,果然如李易所說,幹活的人只要是被介紹來的,就沒壹個幹凈的。
  和面的時候故意多放水,然後把水倒掉。
  還有制作面條的時候,把所謂的邊角料給收集起來扔了。
  實際上倒掉的水裝上桶裏被拎走,邊角料也拿走。
  那水回去,放鍋裏燒壹燒,面就出來了,可以撈了上鍋蒸面皮。
  甚至是還有人從外面拿了全麥粉過來,直接替換到壹部分的制面條精粉。
  畢構快哭了,怪不得自己的成本高,這麽玩兒,誰能承受得住哇!
  “等全收拾好了,立即按照小易說的去做,外務送面人,送面條到各家各戶,幫人家幹活。
  凡是幹不好的就辭退,長安還不缺這點人手,我戶部不能叫人看笑話。”
  畢構咬牙下決心,端起碗,咕嘟咕嘟喝。
  壹碗湯喝下去,他吧嗒下嘴兒,人參回味居然有點甜。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