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475章 荊國都城之選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4

  天下只有壹個楚國!
  這已經是熊軫最後的底線。
  慶忌倒是沒有在這個問題上跟熊軫糾纏下去。
  “好!”
  慶忌輕笑壹聲道:“楚王……不,楚公,寡人可以做主,清發水以東,為荊國,清發水以西,為楚國。妳可滿意?”
  熊軫默默地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周成王時,追封前代功臣的後代,於是封鬻熊的曾孫熊繹為子爵,在荊山壹帶建立了荊國,建都於丹陽。
  所以說,荊國,其實是楚國的舊稱。
  荊楚荊楚,不外如是!
  這時,慶忌又慢悠悠的道:“楚公,實不相瞞,伍子胥、伯噽等公卿大夫,要求讓妳入吳為奴三年,以示臣服。”
  “然,寡人考慮到這有失妳的身份,是故推辭。”
  “寡人之意也,是讓沈諸梁、子西、申包胥三人入吳為質,為我吳國效力。不知楚公意下如何?”
  壹聽這話,熊軫頓時恨得牙癢癢,道:“吳王,妳這等苛刻的條件,讓寡人如何答應?”
  “恕難從命!”
  熊軫立刻扭過頭,壹副寧死不屈的模樣。
  見到這壹幕,慶忌亦是有些好笑。
  熊軫,終究還是太嫩了!
  不過熊軫的確比較機智聰明,立刻就能反應過來,慶忌這是要斷絕後患,讓楚國從此只能跟在吳國的背後效力,無法背刺吳國。
  眾所周知,要強大壹個國家,勵精圖治,除了需要賢明的國君,也離不開能臣的鼎力相助。
  毫無疑問,子西、沈諸梁與申包胥三人,皆是楚國的股肱之臣,若都被吳國要了去,熊軫日後憑什麽奮發圖強,復興楚國?
  所以,在這個事情上,熊軫絕不能退步!
  他終究還是想復仇!
  但是慶忌也並不介意放棄這壹條件。
  畢竟,他之所以索要沈諸梁三人,只是在試探壹下熊軫。
  慶忌知道,吳楚兩國日後還會爆發壹場大戰。
  而那壹戰,勢必會是滅楚之戰!
  即便熊軫有心富國強兵,也有沈諸梁、子西、申包胥等楚國忠臣的傾力相助,都難以抵擋這壹遭。
  養虎為患的事情,慶忌不會去做,只是他現在必須要妥協壹下。
  ……
  翌日,慶忌與熊軫就在隨城的禁宮當中,訂立國書。
  以清發水為界,東面劃歸於荊國,西面劃歸於楚國。
  楚國向吳國稱臣納貢,自降為“楚公”,對內則可稱王。
  吳國將包括熊軫在內,沈諸梁、子西、羋稽等壹眾公卿大夫都放回去,之前被秦軍俘虜的範蠡、熊宜僚也被放回來。
  秦軍打道回府,慶忌則是親自操刀,為這次跟著吳國壹起伐楚的蔡、徐、鐘吾等九國劃分城邑土地。
  小則方圓三十裏之地,大則方圓五十裏之地。
  實際上不接壤的國家,就只能領壹塊飛地,派大臣去治理和駐軍。
  不過,這些城邑土地,在本質上都為吳國治下。
  因為吳國的附庸國,其執政大臣都是吳人,就連其國都皆有吳軍駐防。
  慶忌的方略,不過是在溫水煮青蛙,終有壹日,吳國會取代自己的這九個附庸國,混疆土為壹。
  既如此,慶忌現在又何必太過吝嗇?
  做完這些事情後,慶忌並沒有立刻折返吳國,而是為接下來的荊國內政考慮起來。
  白公勝壹死,只留下穆姬這對孤兒寡母。
  關鍵是,白公勝這所謂的兒子,實際上是慶忌的私生子。
  對於自己的孩子,慶忌又怎能虧待?
  於是,慶忌又專門找來治粟內史範蠡、禦史大夫伍子胥與廷尉伯噽三人,到隨城的宮殿議事。
  “二三子,而今戰爭雖已結束。然荊國新立,百廢待興,有諸多問題尚待解決。”
  慶忌高坐於陛臺之上,環視壹周,道:“寡人不久前已讓人回到金陵,將穆姬、吳疆母子二人帶往荊地。”
  “寡人之意,是立吳疆為荊公,穆姬垂簾聽政,然則荊國之國都定於何處更好?”
  聞言,伍子胥暗暗思索片刻,便道:“大王,臣以為可將荊國的都城,定於隨。”
  “現在荊楚兩國以清發水為界,隨地為邊境,然則楚軍主力被破,已無壹戰之力。”
  “荊國定都於隨,也為我吳國之重鎮,日後出兵滅楚的前哨地。”
  “荊公守國門,可使楚人不敢西向。”
  壹聽這話,慶忌微微頷首,沒有說話。
  站在壹邊的範蠡搖搖頭道:“不妥。”
  “大王,而今楚國雖殘破不堪,數年,甚至是十數年之內不敢東向,然以荊公都於隨,畢竟危險。”
  “臣以為,荊國可定都於淮水沿岸的江或息,那裏北鄰蔡國,若戰事壹起,則我吳國舟師可盡快策應,以保荊國無虞也。”
  慶忌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又將目光放在伯噽的身上,問道:“伯噽,汝對此有何看法?”
  “大王,臣贊同少伯之主張。”
  伯噽正色道:“以國都作為邊城,固然可對楚人起到壹定的震懾作用,但畢竟是危險。”
  “請大王三思!”
  究竟是將荊國的都城建立在壹個較為安全的地方,還是作為荊楚兩國的前哨站,以此震懾楚人?
  這兩個抉擇,對於新生的荊國而言,有利有弊。
  楚國的腹地,不論是南陽盆地也好,江漢平原也罷,因為戰火的侵襲,而變得破敗不堪。
  家家戶戶,沒有多少存糧且不說,青壯年男子也是少之又少,十不存壹。
  可謂是家家縞素!
  相對於西面的楚國,東面的荊國情況則是要好上壹些。
  因為激戰之地主要是在楚國的腹地,清發水以東的城邑土地,相對而言折損沒有那麽嚴重。
  所以在未來十多年的時間裏,若是荊楚兩國同時發展民生,楚國不及荊國。
  而壹旦楚國緩過氣來,憑借著沃野千裏的江漢平原,以及南陽盆地,楚國的發展空間更大,荊國則是會後繼乏力。
  不過,作為吳國西面的屏障,荊國現在已經能跟楚國相提並論。
  十幾年的時間?
  慶忌不可能給楚國這麽多的時間勵精圖治,讓楚國收復失地,實現中興,然後跟吳國作對的。
  “荊國的都城,便定於隨。”
  經過壹番深思熟慮後,慶忌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