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吳霸春秋

迷惘的小羊羔

歷史軍事

公元前513年,吳國,五湖(太湖)。
千帆競走,波濤滾滾!
在煙波浩渺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69章 臯陶苗裔

重生之吳霸春秋 by 迷惘的小羊羔

2024-1-7 21:23

  “範蠡,妳意下如何?”
  慶忌將詢問的目光,放在治粟內史範蠡的身上。
  範蠡壹直在低頭思索,只是沒有說話。
  見到慶忌發問,範蠡旋即躬身作揖,道:“大王,臣以為廷尉之冠名‘江寧’,以及右丞相之冠名‘建業’,以為新都之名,皆無不可。”
  “妳心中,可另有別名?”
  “有。”
  範蠡直言不諱的道:“大王,敢問此地最大的山,名號為何?”
  “是金陵山。”
  就慶忌所知道的,金陵山,囊括石頭山,正是後世的紫金山,此時它的許多余脈小山都還沒有自己的名字。
  “然也!”
  範蠡朗聲道:“大王,大江之水,自金陵山西麓下流過,此山臨江控淮,形勢十分險要,是故大王建都於此,乃欲借長江天塹為屏障以圖謀天下!”
  “既如此,大王何不將新都命名為‘金陵’,以此宣揚吳國之王氣耶?”
  慶忌微微頷首,又看著懷裏打瞌睡的小夷光,含笑道:“夷光,妳認為江寧、建業與金陵,哪個名字更好聽?”
  汗!
  在場的人都汗顏不已。
  慶忌居然將新都的命名權,交到夷光這樣壹個乳臭未幹的小丫頭身上。
  這真是……荒唐!
  不過,也恰恰說明,慶忌認為江寧、建業與金陵,都是極好的名字,壹時間難以決斷。
  “唔……”
  夷光歪著小腦袋,認認真真的思索壹下,就道:“大叔,夷光以為,金陵好聽壹些。”
  “好!”
  慶忌立馬拍板道:“日後,我大吳的都城,就命名為‘金陵’!”
  ……
  吳、徐、鐘吾三國在金陵之會後,就開始調兵遣將。
  公元前509年,即吳王慶忌五年冬,十壹月,吳國對楚國宣戰,並發布《討楚檄文》,聲討楚國的種種罪行,打著為蔡侯伸張正義的旗號,出兵伐楚。
  慶忌禦駕親征,起水陸大軍五萬,其中包括鐘吾國、徐國的壹萬士卒,以及盜跖麾下的六千多賊眾,浩浩蕩蕩的在鴆茲聚集。
  中軍大帳內,慶忌召集眾將議事。
  治粟內史範蠡、廷尉伍子胥、右丞相計然,將軍黑夫、孟賁、熊子丹、公孫雄、胥門巢等人都站在左右兩側,等著慶忌發號施令。
  壹張標註清晰的地圖,放置在地板上。
  伍子胥稟告道:“大王,楚軍在長岸,駐紮有軍隊三萬余人,將軍是葉邑大夫沈諸梁,副將申包胥,不容小覷。”
  “欲取江西之地,臣以為我軍當先破長岸,擊敗楚軍主力,然後方可逐壹奪下巢、鐘離、昭關及舒地!”
  伍子胥的這壹方略,看起來是沒毛病的,中規中矩,穩紮穩打。
  但,慶忌總覺著不大可行。
  沈吟片刻後,慶忌緩聲道:“長岸,歷來為吳楚兩國的兵家必爭之地,是壹座堅固的軍事重鎮。”
  “楚國守軍三萬余人,我吳師縱然有投石機之犀利,短時間內可破長岸,恐怕也不妥。戰事壹旦陷入僵持,將對我吳軍大為不利。”
  慶忌將直鞭指在地圖上的舒地,以及大江邊上的鵲邑,道:“寡人之意,先易後難,我吳軍主力從鵲邑登陸,搶占舒地,再壹路北上,取居巢、昭關,對長岸之楚軍成包圍之勢,斷其糧道、退路,可事半功倍,或能迫使楚人歸降。”
  慶忌的壹貫作風,就是不打無準備之仗。
  吳軍跟堅守長岸的楚軍主力死磕到底,這無疑會大大增加吳軍的傷亡,那是殲滅戰。
  這不是慶忌願意看到的。
  在有選擇的情況下,慶忌絕不會幹出這等殺敵壹千,自損八百的蠢事。
  長岸、鵲、庸浦、岸,這四座沿江城邑,在上壹次的吳楚大戰中,歸於吳國所有。
  長岸固然已經被楚軍占領,但鵲、庸浦與岸這三座城邑還在吳軍的手中,所以伐楚的吳軍能渡過大江,在鵲邑順利登陸。
  “大王欲斷楚軍之糧道,恐怕不易。”
  伍子胥搖搖頭道:“楚軍大將沈諸梁,有乃父沈尹戍之風,不失為壹代名將!他定然能獲悉我軍之意圖,繼而出兵來救。”
  “那便再好不過。”
  慶忌微微壹笑,手中的直鞭,又指在坻箕山那裏,道:“沈諸梁若發兵來救舒地,坻箕山就是其必經之路。寡人何不派兵駐紮於此,伏擊馳援之楚軍?”
  “大王英明!”
  伍子胥跟著贊同道。
  決定伐楚的初步方略,慶忌隨即又環視壹周,看著在場的吳國將領們,正色道:“二三子,此戰,為我吳國弱楚之戰,將決定南方未來多年之格局!”
  “許勝不許敗!”
  “計然!”
  “臣在!”
  被念到名字的右丞相計然,立馬站出來。
  “妳負責坐鎮鴆茲,調度糧秣輜重,需保證我吳軍糧秣輜重供應暢通無阻,無有後勤之憂矣!”
  “唯!”
  計然立馬答應下來。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打仗,糧秣輜重是壹個關鍵性的因素。
  若後勤工作無法得到保障,吳軍就是再勇猛,再兵強馬壯,恐怕最後都不得不灰溜溜的退回吳國,或有不戰自潰的危險。
  “伍員、黑夫!”
  “臣在!”
  “妳二人過江之後,即刻率精兵壹萬,秘密屯於坻箕山,防備楚軍馳援舒地。”
  “唯!”
  做好戰前布置事宜後,隨著慶忌的壹聲令下,眾將轟然唱喏,整整五萬諸侯聯軍,就都雄赳赳,氣昂昂的乘大舟,溯江南下,在鵲邑登陸。
  伍子胥、黑夫二人率領壹萬吳國精兵,迅速趕往坻箕山,並占據有利地形,安營紮寨。
  慶忌自己,則是率領聯軍的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取群舒。
  群舒,是為偃姓諸國,有舒、舒蓼、舒庸、舒鳩、舒龍、舒龏、舒鮑、宗、巢九國。
  還有壹個桐國,與群舒鄰近,也疑似群舒國,它們也都是偃姓臯陶之後,或是徐人的分支。
  群舒國家被夾在大國中間,朝吳暮楚,夾縫求生。
  吳軍崛起,打過來的時候它們就倒戈吳國;楚軍強勢,打過來的時候它們就轉投楚國的懷抱。
  數十年來,壹貫如此。
  吳王慶忌二年,吳軍也壹度占領群舒,只是很快就被迫撤回吳國,群舒也重新歸於楚國。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