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漁場

全金屬彈殼

都市生活

愛藍天,愛綠樹,更愛波瀾浩瀚的大海。   淺海魚,深海魚,龍蝦還有大海蟹,吃貨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552章 第壹批漁獲

黃金漁場 by 全金屬彈殼

2018-6-26 19:15

  豐收號離開碼頭,乘風破浪開向深海。頭頂壹艘直升機在呼呼飛動,伯德的眼睛在雷達屏幕和海面上不斷掃視,將壹些信息傳遞給下面的漁船。
  聲吶探魚儀的屏幕在不斷跳動,過濾著搜索到的漁獲信息,尋找著之前定位的大型鱈魚群。
  之前漁夫們幾乎天天要出海,每次出海就是上千塊錢的柴油,所做的大部分工作是為今天來鋪墊。
  聲吶具有捕捉與標記功能,他們壹次次在漁場裏巡遊,將遇到的魚群進行標記,按照順序來捕撈,不是隨便找個地方下網就行了。
  海神意識在水中穿行,壹群群大魚搖頭擺尾而來。
  短小精悍的鯖魚,細長的大西洋鯡魚,肥碩的大西洋大馬哈魚,外表亮麗的銀鱗大馬哈魚,巨大矯健的黑線鱈,成群的大西洋鱈,連綿成片的青鱈和紅鱈。
  這些魚是漁場最常見的種類,幾乎遍布每片海域,只有數量多少的差別。
  海神意識往深水處穿行,大菱鮃開始出現了,這種身體扁平的珍貴海魚小心翼翼的在水裏遊動著。幾條兩三米長的金槍魚呼嘯而來,大菱鮃立馬貼到海底,扁平的身軀好像壹個紙板,金槍魚沒有看到它,便遠行而去。
  壹條兩米多長的大比目魚快速遊動了過來,它對同宗同屬的大菱鮃不感興趣,向著壹群通體鮮紅的金眼鯛遊去。
  體長壹點不遜於大比目魚的王大馬哈魚也出現了,它張開嘴巴露出尖銳的牙齒,大比目魚選擇退卻。
  壹條笨拙的翻車魚晃晃悠悠的在水裏遊動著,對於身邊經過的殺手們它充耳不聞,壹幅破罐子破摔的樣子。偶爾有幾條魚會被它身上分泌出的激素吸引,靠近它吸收這些激素,可以治療病患。
  更多的病魚選擇去尋找彼得松巖蝦和猬蝦這些醫生,它們靠近醫生蝦們藏身的礁石縫隙,讓這些小蝦為它們清理身上腐爛組織和寄生蟲。
  短尾鸌群在水面遊動,它們的排泄物成了彼得松巖蝦、猥蝦和蝦姑們爭奪的美食,蝦姑也就是螳螂蝦占據著主動權,因為它們最善戰。
  再往深海壹些,蘇眉魚、半滑舌鰨、條石鯛之類的珍貴魚種也多了起來,它們小心翼翼的在海藻之間遊動,尋找著食物,看到海豚出現,立馬潛入水底藏起來。
  海豚的影蹤出現在聲吶探魚儀上,公牛激動的喊叫:“又是金槍魚!瞧瞧,快來瞧瞧,這些大魚壹定是……哦,NO!”
  幾條海豚從水中蹦跳出來又落入水中,公牛無奈的攤開手,他認錯了,這些是海豚不是藍鰭金槍魚,見此漁夫們就哄堂大笑起來。
  秦時鷗也笑了,他笑的是立功的海豚們,那些就是藍鰭金槍魚,並非是海豚群。
  黃金鮁魚、海鱸魚、海鯽、大眼鯛、箭魚、扁舵鰹、鰹魚、巴鰹魚、馬鮫魚……
  大秦漁場的魚種多樣性讓其他漁場主絕對會吃驚不已,這樣豐富的漁業資源,大多數漁場早在二三十年前就消失不見了。
  標記到的壹個大魚群出現了,這是壹群大西洋鱈魚,是當初秦時鷗不花錢從壹個想要欺負他的霸道家夥漁場裏搶來的,這些魚最早接觸海神能量,故而生長的最快。
  壹年時間,這些魚從巴掌大小的魚苗長到了半米多長,生長速度只能用神奇來形容。
  今年的大秦漁場還不是捕撈的最佳時機,北大西洋中的魚蝦蟹生長都比較慢,大西洋鱈魚正常是要養殖五六年才合適出產的,那時候它們能長到七八十公分。
  但飯要壹口口吃、路要壹步步走,大秦漁場不可能第壹次出場漁獲就達到漁場極限,秦時鷗和巴特勒的銷售渠道也不可能今年就打開很多餐廳、酒店,今年只是拉開壹個序幕罷了。
  找到大西洋鱈魚群,沙克掌舵,海怪和煙槍帶著漁夫們開始下網,豐收號放下龐大的漁網,散開將魚群籠罩其中。
  漁船慢慢的向前航行,漁網撐開,魚群被捕獲進去,漁獲量在聲吶探魚儀上有體現,但不是太清晰,只能看到壹片黃點閃動,這就是漁網裏的漁獲。
  豐收號開了大概半小時,這壹個魚群差不多都進入其中,公牛開動電閘,馬達發動,輪機拖著漁網開始回收。
  紮克幾個漁夫打開冰艙入口,漁網被拖了上來,纜繩緊繃著露出海面,最後就是網絡在壹起的漁獲。
  扔下去的時候漁網空空蕩蕩,現在這漁網已經成了直徑四米多的大型橢圓體。
  漁網被拉到冰艙入口之後打開,大西洋鱈魚群好像下冰雹壹樣劈裏啪啦落入冰艙裏!
  看著這些肥碩巨大的鱈魚,漁夫們互相擊掌慶賀,沙克從駕駛艙裏探出頭,喊道:“夥計們,誰能告訴我今年的漁獲怎麽樣?”
  “豐收!豐收!”壹行漁夫歡呼道。
  隨著紐芬蘭漁場的資源枯竭,告別島的漁夫們已經很久沒有體會這種酣暢淋漓拉上漁獲的感覺了。對漁夫來說,看到漁網裏有豐富漁獲,是壹場視覺盛宴,也是壹個能讓他們爽起來的G點。
  從1970年開始,全球大西洋鱈魚的漁獲量比二戰期間下降了70%,到了二十壹世紀,這個比率繼續下降,到了驚人的10%,曾經可以讓人踩著上岸的大西洋鱈魚搖身變成了瀕危魚種。
  為此加拿大不惜關停了紐芬蘭漁場,直到現在都沒有全部開放,這樣才挽救了大西洋鱈魚的命運,讓它們的種群數量逐漸恢復。
  不過要恢復到巔峰還是很難,二戰期間物資緊張,鱈魚曾是同盟國百姓補充蛋白質和營養的首選副產品,那時候年捕撈量有壹千多萬噸!
  現在呢?加拿大壹年出產的大西洋鱈魚量在80萬噸左右。
  公牛和秦時鷗說了這壹網兜大西洋鱈魚的重量,壹共是三噸半。
  收起漁網,秦時鷗去冰艙看了看,這次收獲的都是大鱈魚,小鱈魚都從網口裏漏出去了,這樣對漁場的保護是最好的。
  豐收號采用的漁網網口直徑有十厘米,這些成年大鱈魚如果是選擇好角度穿行,都能從漁網裏逃出去。不過鱈魚壹般是橫著被網到的,所以大魚跑不了。
  看著這些活蹦亂跳的大魚,秦時鷗笑了起來,漁場投入這麽多,終於可以回收資本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