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崛起

嶺南仨人

科幻小說

米國。
馬薩諸塞州(麻省)的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
這裏坐落著著名的常春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百三十三章 1.5代

納米崛起 by 嶺南仨人

2021-11-8 21:51

  納木錯核電站。
  通過冷清的通道,由超級材料打造的建築物,如果是居民樓或者商業建築物,或許還會進行二次裝修內飾。
  但是類似於工業建築物,特別是這種地下基地型的建築物,基本都是保持初始狀態的。
  銀灰色的墻壁,天花板也是壹片潔白,恒溫空調的出風口,吹著26攝氏度的風。
  黃偉常對於這種建築風格,那是異常的熟悉,盡可能減少二次裝修的內飾,這是工業建築的壹貫風格。
  核電站的經理艾嚴民,是壹個古板又認真的人,他帶著黃偉常壹行人,來到核電站的總控室。
  納木錯核電站試運行了兩個多月,目前運行情況非常良好,該核電站壹共布置了3套湯谷1.5型核聚變系統。
  “……黃總,目前壹號機、二號機運行正常,三號機正在進行最後安裝。”艾嚴民指著總控室內的核電站平面圖介紹道。
  黃偉常瞄了壹眼。
  核電站平面圖上,三套核聚變發電機組,並不是擠在壹起的,而是相隔1.3公裏,沿著山體呈現線列分布。
  其中壹號機、二號機是常用機組,三號機組是調峰和備用機組,單套核聚變發電機組的發電功率,是8000兆瓦。
  黃偉常看完壹些資料後,擡頭問道:“聽說改進後的機組,體積縮小了很多?”
  艾嚴民點了點頭:“是的,比起初代機組,體積縮小了大約24~27%左右,功率和效率都明顯提升。”
  評估壹下功率,黃偉常又結合當前雪域區室內農業需要的電能。
  三套核聚變發電機組的總功率是2.4萬兆瓦,考慮到調峰和備用,平均功率應該在2萬兆瓦左右。
  年發電量可以達到1750億千瓦時,也就相當於1.7座三峽水電站而已。
  核聚變發電站的好處,在於經過不斷技術改進後,采用了內循環水系統,蒸汽輪機壹次性補充進去的淡水,可以循環利用很久。
  平均每個月的補水率,大概在2.1~3.4%左右。
  黃偉常又接著問道:“老艾,發電站的冷卻水如何處理?”
  “目前主要用於基地內部供暖,以及附近村鎮的供暖,剩下的暫時釋放到納木錯中。”艾嚴民接著補充道:
  “距離基地大約5公裏左右,就是納木錯室內農業工廠、淡水廠、鹽廠,然後就是納木錯小鎮,目前農業工廠還沒有投入使用,投入使用後,冷卻水就會供不應求。”
  核電站產生冷卻水,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因為根據熱力學和能量守恒,核電站的熱效率再高,也無法達到100%的熱電轉換。
  哪怕有溫差發電系統,可控核聚變的整體熱效率,仍然處於75.1%的極限,想繼續提升熱效率,現階段很難做到。
  因此在發電過程中,會有壹部分能量,以廢熱的形式排出,其中冷卻水占據大頭。
  這些冷卻水,雖然可以用溫差發電模塊,加上補熱爐,進行二次廢熱回收。
  但是這種設計,工程師們卻選擇了放棄,因為這套廢熱二次發電系統,產生的經濟效益,要回收設備成本,可能需要幾十年,而且可以提升的效率最多1~2%,性價比實在是太低了。
  本身就經過壹次廢熱發電,這些冷卻水的熱量已經很難再次直接利用溫差發電,必須補熱增溫,才可以達到二次發電的溫度標準。
  而補熱必然要從外部系統加入,這樣做會導致系統臃腫化。
  至於將冷卻水循環到蒸汽輪機中,這種做法是得不償失的,因為較高溫度的飽和蒸汽,是不允許進入蒸汽輪機中的,這不僅不能提升效率,反而會降低效率,甚至導致發電波動。
  與其吃力不討好的搞廢熱二次發電,還不如直接將冷卻水輸送出去,給附近供暖。
  黃偉常知道燧人系將核電站設置在這裏的原因。
  納木錯是壹個高原鹹水湖,也是本土第二大鹹水湖,這裏有淡水凈化廠、湖鹽廠,還有壹大片湖濱平原,周圍被高大的山脈環繞,是壹片地廣人稀的區域。
  雖然納木錯看似地廣人稀,但已經打通了念青唐古拉山—納木錯隧道,距離青藏鐵路的樞紐城市——當雄城,才40公裏左右。
  有超級公路的支線在,兩地的交通非常方便,開車差不多半個小時左右。
  核電站輸出的電力,納木錯壹地肯定是無法消化的,另外還有淡水、食鹽、化工原材料、建築用鹽(超級材料的填充劑),以及日後建成的農業工廠,將輸出大量的糧食和蔬菜水果。
  根據規劃,雪域區和青海,將在2016~2021期間,建設6座可控核聚變發電站,將當地的核電站的年發電量提升到1.2萬億千瓦時。
  如果以兩地人口計算,這裏的人均發電將達到壹個驚人的地步。
  兩地人口加起來不到900萬,到2021年前後,年總發電量將達到1.3萬億千瓦時(加其他的水電、太陽能和地熱能),人均14.44萬千瓦時。
  這個數值公布出去,可以直接嚇死人。
  至於如此瘋狂的上馬核電站,會不會導致藍星造成氣候變化,科學院、工程院和燧人系科研部,進行過壹次氣候模擬。
  可控核聚變核電站的出現,對藍星氣候的影響,暫時並不大,甚至會在壹定程度上,緩解全球氣候變冷。
  很多人擔心核聚變發電站會導致全球變暖,但這並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表現出來的。
  畢竟從人類引爆第壹顆核彈起,全世界就進行過幾千次核爆實驗,特別是老毛子的大伊萬,壹顆五千多萬噸當量,還不如壹次小地震釋放出來的能量。
  其實,藍星生態環境中的熱量,主要來自於太陽的恒星輻射能,以及地幔地核的核衰變地熱能。
  人類引爆核彈,或者核電站產生的熱量,還沒有大到媲美兩者的程度。
  至少在黃偉常的認知中,全球變冷這種大趨勢,人類文明除非齊心協力,壹起放火燒山、火電站開足馬力,不然很難逆轉大氣候的轉變。
  奈何現在大家各掃門前雪,經濟萎靡不振的北美西洲,工廠開工率還不足46%。
  作為世界工廠的大中華,卻由於技術革新,碳排放變得越來越少。
  本來還有壹個準世界工廠——天竺,也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變成壹盤散沙。
  至於其他地區,不是黃偉常看不起他們,而是他們確實沒有資格,參與到這種世界級的問題上。
  當然,如果西亞的壹眾油霸可痛下決心,將自己油田中的石油天然氣,源源不斷抽出來燒掉,或許可以緩解壹下全球變冷的速度。
  但西亞唯壹的戰略資源,就是石油天然氣,讓他們燒自己的油氣資源,溫暖全世界,還不如多倒吸幾口涼氣。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