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章
歷朝美女系列─董小宛 by 書吧精品
2018-7-22 06:01
明朝未年前後,大明王朝進入風雨飄搖時期,關內農民義軍反聲鼎沸、烽煙四 起;關外清兵虎視耽耽、屢犯內地。致使關內關外戰火連綿,奔血飄鹵、蝗旱成災 、哀鴻遍地。
就在這個時候,「風華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的秦淮河出了壹個壹代風流 的奇女子,留下了壹段悲歡離合的紅粉佳話,她就是人稱「金陵八絕」之壹的董小 宛。
董小宛,名白,字青蓮,又名宛君,與秦淮南曲名妓─柳如是、顧橫波、馬湘 蘭、陳圓圓、冠白門、卞玉京、李香,等八人,被當時人稱為「金陵八絕」。
董小宛自小聰穎,八歲時就跟壹班清客文人學詩、習畫、作戲、操琴,三、四 歲的時候,琴棋書畫莫不知曉,詩詞文賦樣樣精通。加上她天資巧慧,容貌娟娟, 十五歲艷織初張時,就名冠秦淮。所居釣魚巷每日是車馬駢溢、絡繹不絕,門館如 市、宴無虛席。
董小宛雖是風塵中人,但性如鐵火金石,質似冰壺玉月。對於那些玉箸舉饌、 金爐飄香的家門權貴、尋花問柳的紈褲子弟們心生厭惡,莫不報以冷眼奚落。
然而對當時聚匯南京,講學談經、主持清議、藏否人物、評議朝政、憤世憂國 、傲嘯文壇的「復社」名流文士,卻態度截然不同。董小宛常與他們壹起品茗清談 、評文論畫、溫酒吟詩、填詞譜曲,可謂是無所抱泥,盡得其樂。
崇禎十二年(西元壹六三九年),宵佳節。
夜幕剛落,南京內已是鑼鼓喧天,華燈齊放;秦淮兩岸,河亭畫樓,彩燈高懸 、朱欄曲檻,繡簾半卷、紅袖飄香,笙歌伴宴。
秦淮河上,燈船花艇首尾相接,絲竹弦管騰騰如沸,水火激財泄影流光;南京 城內,大街小巷、松枝竹葉,結棚張燈,光怪陸離,爭奇鬥艷,令人目不暇接。更 有那叫賣百葉千絲、雜碎熟切、燈圓油錘、梅子山楂的小販,挑擔提籃、穿街走巷 ,吆喝叫賣聲聲不絕於耳。
董小宛生性淡泊,厭惡喧囂,這壹日托病謝客在家。她倚窗對月,不由吟起辛 棄疾中的詞句,當念到「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時,頓生寂寞之感,壹時愁緒萬千、淚如雨下。
她鋪開壹張玉葉紙在書案上,提起壹管紫竹羊毫,在壹方鱔魚黃鳳池靈巖硯上 ,醮上香墨寫下七律詩壹首:『火樹銀花三五夜,盤龍堆鳳玉燭紅;蘭棉輕搖秦淮月,紫氣煙籠鐘山峰。明鏡懸天猶有暈,幽蘭雖香不禁風;斷梗飄蓬無歸路,天涯芳草何處逢?』悠悠壹聲長嘆,剛剛放下筆來,母親陳大娘跑上樓來,說媚香樓李大娘有請。 這個李大娘不是別人,正是秦淮河龍門街舊院,人稱「舊院二李」的李真麗。她雖 是行戶出身,卻生性豪奭,崇尚名節,不重金錢,喜與復社人士來往。「金陵八絕 」中與侯朝宗相愛的李香,就是她的養女。
董小宛聽到李大娘相邀,所宴請的客人又是名震壹時的復社領袖,張天如老爺 和壹班熟識的朋友,又有卞玉京等要好姐妹作陪,於是帶著使女惜惜,押了錦緞琴盒,乘轎而去。
媚香樓座落在風光綺麗的秦淮河畔,前門臨街、後廳臨河,元宵之夜花樓河廳 壹片燈光煙火輝煌。雕鏤精細、陳設雅致的花樓河廳,朝外擺著壹張紫擅長條幾,正中放著壹只博山鏤山鏤雕香爐,飄起縷縷輕煙;兩邊各擺著壹只青瓷雙蝦瓶,分 插著壹束玉蝶梅花和紫煙芍藥。
在條石當中壁上掛了壹幅北宋和尚惠崇畫的《春江曉景圖》,上面有蘇軾的題 詩:『竹林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簍篙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兩旁寫著壹副對聯:『松風吹桃雨,竹韻伴蘭香』,是董其昌的手筆。
張天如、陳定生、方密之、侯朝宗幾位正坐在紫藤太師椅上,品著玉芽香茶, 忽報董小宛來到。張天如人聞其名,未見其面。聽說她來到,不由份外註視著她。
隨著珠簾壹陣擺動,進來壹位女子。只見她面如桃腮,眼如秋水、發如堆雲, 齒如編貝,上披團花纏枝蘇繡披風,下著灑金柚絲網邊羅裙,宮腰嫋嫋,蓮步輕移 來到張天如面前,道了萬福,說道:「讓老爺久等了,實在不該。」張天如道:「久聞佳名,此次歸家路過,得以壹睹芳容,具是名不虛傳。」小宛嬌羞地說道:「廁身平康,無善可譽。老爺言重,確實難當。」又壹壹向三位公子寒暄行禮。
李大娘見眾人到齊,連忙擺開席面,剛好十人圍成壹團,先置上冰盤;酒過數巡,又相繼遞上琥珀油雞、水晶白鴨、蝴蝶海參、松鼠桂魚、雪花蝦球、翡翠魚圓 等熱菜。
張天如面對滿桌時菜佳肴,談起當前外有強敵,內有戰亂的危亡局勢,及江南 內地紙醉金迷、醉生夢死的混沌生活,不由得感慨萬分,他勉勵在座復社人士在國 家危之時應切記:「壹定要敦忠信,尚氣節,繼承東林余烈,以天下為己任,盡力 以赴,不辱身後之名!」又說:「功名是效忠之途,氣節為立身之本。」這番慷慨 陳詞,引得滿桌長籲短嘆。
董小宛、李香聽了他們對國事的議論,更加增添了對復社誌士的敬仰。李大娘 見張天如等沈浸於憂國憂時之中,菜也不吃,酒也不飲,未免有點掃興,連忙打著 招呼:「張老爺,各位公子,今天是元宵佳節,又是為張老爺接風的時辰,大家要 飲個痛快,反正國家大事也不是三言兩語解決得了的,來來來,大家趁熱吃酒吧!」侯朝宗也附合著說:「佳會難逢,且樂今宵。李香、小宛,妳們幾位來個各盡 所長、盡興盡歡如何?」方密之、陳定生等壹齊擊掌稱好。
李香、鄭妥娘、卞玉京、冠白門等幾位先後啟動珠唇,唱了《采菱曲》、《子夜歌》、《木蘭詞》、《西江月》等幾支曲子。輪到董小宛,她側耳抱起隨身帶來的玉琵琶,玉指輕揉,彈了壹曲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董小宛壹陣輕攏慢撚,起時猶如「昆山玉碎珠霏撒」,落時「猶如青溪細流過 平沙」,行時「猶如月塘風荷滴秋露」,終時「猶如曲徑春雨濕落花」。壹曲終了 ,余韻未止,壹洗淤積在眾人心中的郁壘冰山。
小宛艷麗的姿容、端莊的舉止、清新的談吐和熟嫻的琴操,無不令張天如贊嘆 不已。驀然間,使他想起壹個可以與董小宛璧連珠合的人物來,這人就是被他稱為 「壹時瑜亮」的復社後起之秀、江南風流才子冒辟疆。
這冒辟疆、名襄,自號巢民。如臯人,父祖皆為兩榜出身,父是明朝大臣冒嵩少。辟疆幼有俊才,年十四歲時就與雲間名土董太傅、陳征君等吟詩作賦,相互唱 和。十六歲時即與當時名流張公亮、陳則梁結拜於南京。 冒辟疆姿儀天出,神清徹膚,盡忠效、重氣節、有才情。與陳定生、方密之、 侯朝宗壹起,人稱「復社江南四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