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0章:無名老人

邊水往事 by 沈星星

2024-9-10 21:00

  所屬書籍: 邊水往事
  2018年9月份,我第三次前往西藏。
  我獨自行駛在可可西裏,看到有人用高壓鍋煮飯。因為壹路上吃膩了泡面,發現有白米飯,就把車子停下,想過去蹭壹蹭。
  生火的是個老人,壹人壹椅,坐在帳篷外。飯熟得慢,我和老人聊天。看著天空發生變化,赤紅色的彩霞落在地平線,像無數罌粟花盛開在遼闊的荒野。老人雙手合十,閉上眼睛,嘴裏念叨許久。見我壹直在盯著他,就說自己信佛。
  在盛飯的時候,他叮囑我,高原的米飯夾生,要多嚼壹嚼。這讓我想起,在金三角遇到的壹個緬甸老人。
  2009年3月,我來到金三角。過後的壹個星期,開始融入這裏。
  我住的地方叫達邦,有壹條河流穿過這裏,當地人習慣叫追夫河,沿河有許多戶人家。在金三角的山區,沒有土地歸屬權的說法,只要有空地,砍些竹子木頭,就能造壹間屬於自己的竹屋。狗在路邊撒壹泡尿,就是領地。
  我的竹屋位於河流上遊,左側是森林入口,右側才有零星的幾戶人家。
  我剛來金三角的時候,話多好奇,確定猜叔和工作沒危險之後,就想要盡可能多地了解這裏,老是想找人聊天。但是我不懂緬語,交流只能靠手,偶爾聽懂壹個詞語,還得翻字典。加上和緬甸人交流,他們總會伸手問妳要吃的喝的,久了,也就沒了**。
  在達邦的中國人很少,會講中文的緬甸人除了猜叔,我只認識壹人,那就是我的鄰居,壹個緬甸老人。
  老人離我不遠,隔三間屋子的距離。不是達邦本地人,來自緬甸最大城市仰光附近,十來年前過來這邊,而後再也沒離開。
  在緬甸,像老人原先生活的仰光等城市,和金三角所在的緬北地區完全是兩個世界。貧窮、戰亂、販毒、死亡,是這片土地最真實的模樣。
  我認識壹些煙農,有人會在罌粟果割漿(收獲)的日子,劃破雙手手掌,跪地磕頭。我原以為他們這麽做,是知道毒品給世界帶來的危害,想要彌補內心的愧疚,但其實只是祈禱有個好收成罷了。
  老人的母親是中國人,父親是緬甸人,除了會講中文,中緬混血並沒有讓他在外貌上區別於普通緬甸人。高顴骨、尖下巴、眼睛不渾濁卻有點呆滯,皮膚很黑,臉上有壹些棕色的斑點,頭發灰白,骨架偏大,雙臂肌肉漸漸萎縮,讓手腕的骨頭變得格外凸起。
  他看上去得有七八十歲了,實際只有50歲出頭。這樣過早地衰老,在緬甸這代人裏並不出奇。
  老人當過兵,壹生經歷過三次大動亂:70年代緬甸由資本主義轉變成社會主義,80年代又從社會主義轉為資本主義,90年代坤沙倒臺,緬北地區販毒組織、地方民族武裝、政府軍的三方混戰。
  許多人就死在那幾十年裏。小孩顯小,老人顯老,是戰亂留給緬甸人的兩個特征。
  老人經常會講起那段歷史,語氣平靜,用“人和兔子沒有什麽不同”來形容。他的中文不是標準普通話,口音偏西南地區,也許是年紀大,加上少了壹顆門牙,聽他說話總有壹種屋裏漏風的錯覺。
  我問他,打仗是什麽樣的啊?
  老人對我說,不要去想。
  我第壹次見到老人,是來到達邦的第五天。
  當時正巧是中午,我被猜叔允許出門,熟悉壹下附近的環境。就在我閑逛了壹大圈,馬上要回到竹屋的時候,經過了老人家門口。
  他下半身圍著籠基,上半身套壹件灰藍短袖,正靠在壹張低矮的竹椅靠背上,端著壹碗白米飯,用筷子壹點點送進嘴裏,沒有菜,幹吃。
  老人的竹屋很破,看上去時間也久,竹子表面已經開口,屋頂不是當地的富裕家庭用磚瓦片糊,只用壹些茅草和竹片。熱季還好,壹到雨季,會有雨水滲入到裏面,弄得整個房間悶濕潮黏。
  那是我第壹次正式接觸金三角,覺得貧窮也是種新奇體驗,不自覺就把腳步停下來,站在遠處看著老人。
  就在我打算離開的時候,老人把右手的筷子,放到左手大拇指下,頂著碗握住,空出來的手伸到空中,朝我揮了揮,做了壹個“過來”的手勢。
  我先是左右看了眼,確認是在叫我以後,才走過去。
  “中國人?”老人問我。聽到壹個緬甸老人用中文問我問題,我壹下楞住,回過神來以後連忙點頭,問老人是怎麽知道的?
  我以為老人會說外貌、氣質之類的理由,沒想到他盯著我,把左眼慢慢閉上,又慢慢睜開,說:“眼睛。”
  還沒等我說什麽,他就把碗筷放到地上,雙手撐著椅子的扶手站起來,看老人腿都在哆嗦,我下意識想過去扶著,但是剛碰到手臂,他就搖頭拒絕了我。
  老人進入房間,拿了壹個碗,坐回到椅子上,把筷子撿起來,將自己碗裏的飯分了壹半過去,遞給我。說讓我吃飯。
  我端著碗,問老人有沒有筷子?
  老人比畫了手裏的筷子,說只有自己這壹雙。
  我不想回去拿筷子,加上當地人用的竹筷都長,我就把老人的筷子搶過來,用膝蓋壹頂,壹掰為二。
  老人接過短了壹半的筷子,盯著我看了壹會兒。
  他的竹椅下面,有壹段中空竹節做的竹筐筐,只見他從竹筐竹筐裏拿出壹把短獵槍,兩個手掌的長度,放在大腿上,不停地用手摩擦。我被嚇了壹跳,心想壹雙筷子至於嘛。趕緊跑回去,從冰箱裏拿了壹個魚罐頭過來,才讓老人把槍放了回去。
  吃飯的時候,老人問我現在中國怎麽樣了?還像十來年前壹樣好嗎?
  我被老人之前的威脅弄得煩躁,加上來到金三角也不是自身意願,就隨口應和:中國人現在活得很辛苦,我才會過來這邊賺錢。
  上了年紀的人,因為牙口不好,都喜歡吃嫩糯的米,但是老人的米飯比較硬,還夾雜著許多小沙子。老人吃得慢,每壹口都要花上力氣。
  聽到我這句話,他把剛放進嘴裏的米飯吐回到碗裏,問我,是不是在打仗?
  我搖搖頭,說沒有。
  老人說,那不算辛苦。把米飯又夾回嘴裏。
  我有點惡心,趕緊吃自己的半碗飯,夾著小沙子的米飯口感並不好。
  “妳吃得太快了。”老人說,米飯慢慢嚼,就會有甜味。
  我不想搭理他,把碗筷放在地上,準備離開。老人見狀,就把竹筐裏的短獵槍又拿了出來,放在大腿上摩擦,邊看我邊把魚罐頭放到竹筐裏面。
  “虧了。”走的時候,我心裏暗罵自己。
  後面,每次飯點經過,老人都會揮手比畫“來”的手勢。等我走近點,比壹個吃飯手勢,最後再做“去”的手勢,讓我回家拿罐頭。
  我有時理他,有時不理他。但時間長了,人還是會慢慢熟悉。
  我來金三角兩個月,就進入雨季。
  連日的降雨讓我覺得心情變得不好。壹天,我沒有等老人招手,就自己拿著食物過去找他吃飯。
  老人喜歡坐在屋子門口看雨,壹坐就是壹天,只有吃飯的時候,顯得多了些活力。
  他對我說:“妳來的時間剛好。”我問他為什麽。
  他說這裏只有熱季和雨季,而我已經完整地體會過緬甸,可以回去了。
  我說自己回不去了。
  他又問我,想不想家?
  我說有點想。老人用筷子敲了壹下我的手。
  老人的家在仰光農村,父母在他十來歲的時候死了。
  緬甸男人娶媳婦早,好壹點的家庭,在十五六歲就會安排成親,老人家裏窮,他沒辦法,就參軍混飯吃。
  在政府軍混了好些年,終於當上隊長,存了積蓄,準備結婚。老人相貌端正,工作也好,娶的妻子是最正統的緬族,不算美麗,但為人賢惠。
  緬甸傳統婚禮講究穿金戴玉,而窮人卻很少擺酒。老人說他這輩子最風光的事情,就是請全村人吃的那壹場喜酒。
  那是村裏最大的壹場婚禮,“每壹個人都說嫁得好。”老人說起這件事的時候,難得笑了。
  結婚後的老人很幸運,妻子第二年就懷孕,生下來壹個男孩,過了三年,又生下壹個男孩。
  這樣的生活,是很多緬甸人夢裏才有的景象,老人先說了這句話,然後他又緊跟著提了壹句,“都是假的。”
  90年代,迫於國際輿論壓力,坤沙倒臺,金三角開始大規模銷毀罌粟田,轉為種植經濟作物。但是仍然有大批的煙農不服從命令,老人所在的政府軍就得出面協調。
  經濟作物種植推廣到了老人所在的村子,上級問他,村裏有哪些大的罌粟種植戶?
  老人有認識的朋友當煙農,種植規模較大,老人把這朋友的位置告訴上級軍官。
  “我是想幫他。”老人的初衷是讓朋友主動銷毀,還和上級請求,改為種植經濟作物以後,朋友原來的田地面積不要縮小,不要征走他的土地。
  壹天晚上,上級帶著五六個士兵,讓老人帶路。雙方在煙農家門前交涉。煙農壹家五口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壹個三四歲大的小男孩。
  金三角的民風彪悍,大家都不怕政府軍,加上本身是做大的煙農,和壹支地方民族武裝有關系,就沒有理會老人壹行人。說著說著,奶奶的情緒變得激動,不停地用話語來攻擊他們。
  老人的上級勸阻了壹會兒,見沒有效果,開槍把奶奶打死了。
  這徹底惹怒了煙農壹家,爺爺和爸爸大叫著轉身朝著房內跑去,姿勢壹看就不是逃跑,而是想要拿武器。
  老人看到奶奶死的時候,知道事情正在變壞,想要拉住兩人,很快被掙脫。可惜,兩人的腳步還沒有邁進家門,就被在場的幾人,從背後開槍射殺。
  在場的所有人都開了槍,只有老人沒有動。
  滅口壹旦開始,就很難結束。
  媽媽痛哭著在地上求饒,還是被殺死。只剩下壹個嚇呆了的小男孩。
  上級說,既然人是老人介紹的,最後壹槍還是讓他來開。老人知道這是害怕被揭發,在拉他下水。
  “他沒有受苦。”老人說自己把槍口塞進小男孩的嘴裏,吞槍是最快的死亡方式,人是感覺不到痛的。但是因為小男孩年幼,嘴巴太小,老人就用手掰開。男孩的上下顎脫臼了。
  “為什麽要殺人?”我問老人。老人說,殺人是最簡單的辦法。
  那段歲月,大批的煙農被趕下山,被迫前往城鎮生活。壹些不願離開家鄉的煙農,就躲藏起來,因為缺少收入,只能互相爭搶食物,饑荒裏也死了很多人。
  “妳知道罌粟為什麽可怕嗎?”老人說現在種的是咖啡、水稻,當初全是望不到邊的罌粟花。漫山都是鮮紅色。
  我說自己知道,罌粟可以制毒,利潤高。
  老人說不是這樣的,對大部分的煙農來說,其實種什麽對他們壹樣,因為都是拿不到錢的。
  在金三角,罌粟只要播種,過段時間割漿就行,不需要松土除草之類的工作,甚至在根莖枯爛之後,自然就會成為肥料。
  “太簡單了。”老人不知道罌粟為什麽選中緬甸。
  政府軍的大力禁毒中,老人不可避免地殺了壹些煙農,被販毒組織報復。
  壹天晚上,他的妻子被人奸殺在家中。兩個兒子正巧在外面玩,躲過壹劫。
  過了12點,他才回到家裏,剛打開房門,就看到小兒子趴在赤身**的妻子身上睡著了,大兒子目光呆滯地看著自己,已經發不出聲音。
  地上只有壹攤幹枯的血跡。
  老人說,報復他的人,自己也認識,卻沒有說是誰。
  “我想要離開軍隊。”老人說退伍非常困難,他只能趁著壹次外出執行任務,把自己的右腿打瘸。
  即使腿瘸了,只要人能開槍,軍隊仍不會放,老人“給了壹筆錢”。
  聽老人講述這段往事的時候,我想要從他的臉上看出什麽,但是沒有,甚至連情緒波動都沒。仿佛是在講述別人的故事。
  我沒忍住,問他為什麽不生氣,為什麽會這麽平靜?
  老人說,“憤怒是需要力氣的,而我已經老了”。
  離開政府軍的老人,帶著兩個孩子,就在達邦住下,種了些田,想要安穩。
  安穩是最難實現的。
  老人脫離政府軍,沒了經濟來源,單靠農作物只能保證自給自足,吃頓肉都是奢侈。他重新選擇加入當地的民族武裝。
  我問他既然出來了,為什麽又回去。
  他說,為了孩子。
  我生活的周圍緬甸老年人不算多,因為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動**,導致自然死亡在這裏成為壹種奢侈。
  除了老人,還有壹個老奶奶,她的丈夫和孩子死在了戰亂裏,因此壹個人生活著,住的離我更近些。
  老奶奶有壹頭烏黑的長發,到腰。每天早晨5點,天剛亮的時候,就會在河邊洗頭。我經常熬夜,喜歡趴在窗戶上看她,直到從視線中消失,我才會睡覺。
  老人不生火,他把家裏的米拿給老奶奶,讓她幫忙煮好送過來,老奶奶就克扣壹些,算作報酬。
  老奶奶過得比老人難些,吃的菜都是自己去山裏挖的野草野根,原先養了些雞鴨,後來給附近的小孩偷走後,再也沒養過。
  老人說,曾經也有小孩想要闖進他的家裏拿東西,但是被他趕跑了。
  我笑他,說這麽大年紀還能打架啊?
  老人把竹筐裏的短獵槍拿出來,放在大腿上摸了摸。
  緬甸的長發可以賣很多錢,老奶奶卻從來沒有過這方面的打算。我問老人,這是為什麽?
  老人說,剪了頭發,就活不下去了。
  我當時不理解,反而調笑老人,那老奶奶壹看就對他有意思,為什麽不和她搭夥過生活?
  老人沒有回答,只是又把槍摸了摸。
  老人的手很巧,據他自己說,這屋子包括家具,都是他壹個人造出來的。
  有壹次,我冰箱裏放著快過期的面包,想著吃不完,就給了老人。
  他接過面包,說自己有東西要給我。
  老人會用竹片雕刻佛牌。他遞給我壹塊,說這是緬甸神甘寺廟的苦行高僧開過關的寶物,只賣我五美金,非常劃算。
  我問他,不是給嗎?怎麽還要錢?老人沒說話。
  我拿著佛牌,感覺粗糙,又問老人,這連漆都沒上,哪個高僧會給妳開光?
  老人說,佛講究的就是自然。
  我見他房子裏到處都是佛像佛牌,就信了他,花錢買了壹塊。後來才發現他經常拿這種佛牌哄騙當地小孩,換壹些在河裏抓到的魚。
  而且,我還知道,緬甸並沒有他說的這間寺廟。我很生氣,說他這是對佛撒謊。
  老人說根本沒有這個佛,因此不算撒謊。
  在老人的對門,也有壹個老頭。那是純正的當地人,世代都生活在這裏。妻子很早就過世,三個孩子都加入民族武裝,死於戰亂。
  老頭和老人壹樣,每天就只是坐在屋子前面,看著雨不停地從天上落下,壹看就是壹整天。但其實兩人都有些白內障,視力不太好,只能看到模糊壹片。
  有壹次,我端著菜從他面前走過,老頭起身攔住,什麽話也沒說,就學著老人的樣子,從我手裏拿走東西。我很生氣,踹了他壹腳,老頭跌倒在地上。考慮到他年紀問題,我就沒有再動手。
  有時,這三人吃飯會聚到壹起,交換著食物。
  我認識的壹個叫作阿珠的姑娘“進山”,這對那姑娘來說是個有去無回的路。我有些難過,就搭在老人旁邊看雨。
  雨剛剛小了些,就見到老人拿出短獵槍,朝著天空開槍。這把我嚇壹跳,問老人這是在幹嘛?
  老人說,打鳥。
  我笑老人,眼睛都不看,這也能打中?
  老人說,萬壹呢?打不中,就當作放煙火。
  我覺得他說的有道理,也跟著開了幾槍。還想繼續玩的時候,老人說自己已經沒有子彈,讓我給他壹些。
  猜叔放了壹箱子彈在房間,我開始喜歡開槍打可樂瓶玩,但是很快就玩膩,剩下來許多,給了老人壹些。
  我知道他在騙我,子彈口徑不壹樣,他的獵槍根本上不進我的子彈,但沒有拆穿他。
  後來,老人用我給的子彈,換了好幾袋大米,夠他吃很久。
  當天下午,我難得閑得住,和他聊了很久。說著說著,我忽然問他,妳不是說自己有孩子麽,現在人去哪了?
  老人緩緩地說:“我有兩個孩子,妳問哪壹個?”我沒來得及說什麽,他接著,“都死了。”
  老人的大兒子是十九歲死的。
  因為老人退出了政府軍,家裏情況不好,大兒子很懂事,就去山裏打獵。有天打獵的時候,碰到兩夥人正在交涉,可能是販毒組織在談判。
  老人說,大兒子應該是見到人,下意識地端起了槍,把槍口對準了這群人,被兩邊都誤以為是對方的人,壹齊開火把他射殺了。
  老人找到大兒子的時候,看到他身上滿是彈孔,腦袋上卻沒有傷。
  “他會很痛。”這是老人唯壹感到難受的事情。
  如果射中腦袋,死的會快許多,但是身上中槍,就要壹點點流光血液。
  因為這件事,老人再次脫離民族地方武裝,發誓不再當軍人,壹心保護小兒子長大。
  但正因如此,家裏再次出現經濟危機。小兒子年紀小,喜歡玩鬧,有次想要壹把小刀,但是老人沒有錢買,就生氣地摔門出去。
  小兒子生悶氣的時候,和許多河邊長大的孩子壹樣,會去水裏遊泳。
  附近的孩子水性都很好,很少有淹死的,但那天,小兒子遊得更遠,或許是抽筋,或許是被漁網纏住,溺了水。
  第二天,村裏有人過來找老人,說河面上有具屍體,被水泡腫了,看著有點像他的小兒子,讓老人去認壹認。
  老人不太相信,他來到河邊,第壹眼就看到的不是屍體,是岸邊放著的壹堆折疊整齊的衣服。
  他知道,死的是自己的小兒子。
  緬甸的孩子沒什麽文化,但是老人的小兒子愛幹凈,每次下河遊泳之前,會把衣服疊放的很整齊,永遠是衣服褲子,上面用拖鞋壓住。只有他會這樣做。
  老人沒有見自己孩子最後壹面,請村裏的其他人幫忙葬了。老人說他並不怨恨,只是有點想不明白,在孩子死的那壹天晚上,他睡得比以前都要好。妻子和大兒子死的時候,他也沒有得到任何感應。
  老人問我,不是佛都說,冥冥中有天意,他為什麽感覺不到?
  佛塔是驗證信仰虔誠的關鍵,老人家裏有佛塔。但這是他對佛的唯壹壹點疑問。
  我無法回答。
  老人說,小兒子死後,他七天七夜沒有睡著,然後問我,有沒有試過?
  我點點頭,說自己曾經有壹次,四天都沒有入睡。
  老人沈默了壹會兒,隨後讓我去屋子裏拿壹把剪刀,幫他理發。
  老人的頭發有點長,因為長時間沒洗頭,很多糾纏在壹起。我原本想用手抓住剪,但是味道實在有點沖,就不敢觸碰到頭發,單手拿剪刀隨意劃了幾下,剪的參差不齊。
  緬北的窮苦人家,連鏡子都沒有,他們多是用河面的倒影來看自己,我就回去拿了壹塊鏡子,給老人。老人拿著鏡子,端詳自己好久,把鏡子放進竹筐,沒有還給我。
  後來的幾天,老人都沒有叫我帶東西給他。又隔了壹段時間,我又找老人。他叫我弄些布料給他。
  我問他要做什麽用。老人沒有回答。
  我睡覺怕光。竹屋又非常透光,很早就去集市上買了布料,讓人做成窗簾,圍住整間屋子。剛巧剩下壹些,我就拿給老人。
  隔天,他就送給我壹把竹子做的雨傘,傘布就是我給的布料。
  老人給的傘做工很好,但可能是因為力氣不夠,傘沒有經過拋光,有些毛糙。
  “妳過陣子換個布,就又變成新的了。”老人告訴我。
  我起初覺得很新奇,最開始的幾天,出門總會帶它。但那把傘不好用,撐傘的時候需要很大的力氣。布料不擋雨,濕透了很重,還有雨水會滴下來,加上沒有打磨,有毛刺紮手,就被我丟進角落裏,再沒拿出來。
  這是老人唯壹送我的東西。
  七月中旬,有個美國人賈斯汀過來這邊做公益,教導孩子們讀書認字。和賈斯汀混熟以後,有天深夜,我和他說起老人的故事。
  我的英文差,不知道他聽懂多少。第二天我見他的眼眶泛著紅。
  看到我過來,賈斯汀立馬拉著我的手,叫我壹定要帶他去見見老人,他不相信世界上有這麽苦的人。
  我笑他,妳都來這裏幾天了,見到這裏的環境和這麽多窮苦的孩子,還不相信嗎?
  賈斯汀盯著我,說趕緊帶他去見老人。
  剛走出沒多久,賈斯汀又跑回去,拿了些巧克力在手上,到我面前的時候,問,老人吃不吃這個?
  我想了下,告訴他老人沒什麽東西是不要的。賈斯汀笑起來。
  老人不喜歡美國人。他認為坤沙時期的金三角是穩定團結的,但是美國的介入導致動亂發生,人們流離失所。
  見到金發碧眼的賈斯汀第壹眼,老人就把短獵槍從竹筐裏拿出來,放在大腿上摩擦。
  我發現老人這動作,叫賈斯汀趕緊把巧克力給他。
  老人伸手接過,撕開包裝嘗了壹下,“呸”地吐了壹口,還給了賈斯汀。
  賈斯汀握著巧克力,撅著嘴,問我,老人是不是討厭這個?我先沖他搖搖頭,說老人本來就不喜歡零食,然後轉頭對老人說,妳剛才不要的巧克力,很貴,壹塊能換十碗飯。
  老人反應壹下,把賈斯汀手上的巧克力拿了回去,還伸手,讓賈斯汀多給壹些。
  因為短獵槍被老人拿在手上,椅子上的竹筐空了出來,老人把巧克力壹塊塊碼了進去。
  當天,因為沒有多余的凳子,我和老人坐在椅子上,賈斯汀坐在地上。
  賈斯汀會的緬語不多,就先用英文說給我聽,讓我翻譯成中文給老人,老人則說中文,我翻譯成英文給賈斯汀。很快我發現,這遠遠超過我的能力範圍,就讓他們自己交流。
  最後,局面變成,賈斯汀壹個人在手舞足蹈地說緬語,老人不想理會,用中文和我在閑扯。
  老人後來和我說,看到賈斯汀的時候,他想到自己之前的軍隊生活,想把這個美國人殺了,但還沒下定決心,就發現對方不錯。
  之後,賈斯汀又來見過老人幾面,每次都會帶巧克力,還搬過壹箱礦泉水,都被老人拿去換了大米。我知道,他壹定是按照10碗飯的標準換的。
  壹天下小雨,老人把我叫過去,遞給我壹根竹竿,說這個天氣魚很容易上鉤,叫我去河邊釣魚,他想要吃魚。
  我看著光溜溜的竹竿,問他,這沒有線和鉤,怎麽釣?老人說讓我自己去找。
  我有點懵,等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拎著竹竿走出了房間。剛到路上,忽然生氣起來,心裏想著,憑什麽是我?
  我想要回去,但是轉頭看到老人的目光,實在沒好意思。在路上遇到賈斯汀,我就讓他去給老人釣魚。
  賈斯汀也有點為難,我把竹竿塞進他手裏,趕緊跑開。沒辦法,他只能用巧克力做報酬,叫壹個學生去做幫忙釣魚。
  十來天後,賈斯汀和這魚鉤壹樣,沈入了水裏。
  我再去見老人的時候,和他說賈斯汀死了。老人看著我,問是怎麽回事?
  我和他說了情況。
  老人沒說什麽,只是從竹筐拿出壹塊賈斯汀的巧克力,分了半塊給我。
  賈斯汀雖然經常數巧克力,但被我偷拿了好幾次,他都沒發現過。我後來把巧克力都給了老人,但這是他第壹次分我。
  那天,我破例和他講了自己的事情,說自己的父母,家庭,如何從家鄉壹步步來到這裏。老人沒有打斷我。
  在我說完以後,老人說:“妳就因為這些東西,就要來到這邊嗎?”
  在他看來,我的煩惱其實不是煩惱,不應該為了這些事讓自己不開心。
  當時我有點生氣,卻說不上為什麽,相比起老人,我的煩惱確實不算什麽。後來長大了些,我才明白過來,少年時的痛苦和成年後的痛苦,並沒有大小之分。
  老人看了我壹會兒,見我沒回答,就說從沒見我穿過籠基,想著給我做壹條,問我喜歡什麽顏色的。也許是覺得我不相信,他又加了壹句,以前妻子的衣服都是他做的。
  我說自己不喜歡,穿上後總感覺背叛了國家。老人“嗯”了壹聲。
  他起身去屋內,拿了壹管水煙出來,放了罌粟刮下的煙膏,自己吸了幾口後,讓我也試試。
  我剛想抽,就被老人拿了回去,和我說有些東西,生活再難也不要試。
  隔了壹會兒,老人又對我說,以前煙膏都是自己種的,現在要買,很貴,問我是不是可以給他壹些?
  我沒搭理他,起身就走了。
  這之後,我很少去見老人。
  決定離開金三角的前幾天,我再次路過老人門口的時候,他又在向我招手。
  但是我依然沒有理會。
  老人見我打算離開,撐著椅子,起身過來。我看他腿瘸著,壹步步地小心走著,不忍心,就過去扶著他。
  老人見我沒位置坐,就去屋子裏拿了壹張椅子。等我坐下後,問我這段時間為什麽不理他?
  我撒謊說自己很忙,沒時間過來陪他吃飯。然後說自己房間裏還有許多吃的,打算都給他。
  我剛要站起來,就被老人拉住,手很冷,像是翡翠貼在皮膚上。
  老人和我說起中國,說他其實去過壹次。
  當初,老人的妻子孩子都死了以後,他來到雲南,想要在雲南生活。他之前並不覺得緬甸人是痛苦的,但是妻子死後,他覺得緬甸人很痛苦。
  “這裏很多人都想過去。”老人說金三角的緬甸人都喜歡往泰國跑,是因為他們不會說中文,在中國生活不下去,而他會說。
  但是真正到雲南才發現,會說和生活是兩回事。
  老人當了壹輩子兵,只會打仗和開槍,沒有壹技之長,在雲南根本找不到工作。把存下來的錢花光以後,實在無法生活,只能回到金三角。
  我被他說得有點好奇,問他,中國就真的那麽好嗎?
  老人說,中國人的眼睛裏都沒有痛苦。頓了壹下,他說我已經變得有點像壹個緬甸人了。
  老人的體力明顯比幾個月前弱了,深深吸了幾口氣,才有力氣接著說。
  他說自己錯了,當初在那戶煙農的奶奶被殺以後,他該把小男孩直接殺掉,不應該留在最後。
  我有點奇怪,問他這是為什麽?
  老人說,這樣,小孩會很痛。
  他不能決定是否殺人,但可以決定殺人的順序。
  我不知道如何接老人的話。
  老人看著我,用筷子敲了下我的手,說道:“能夠死在家鄉,是壹件很好的事。”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