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塵埃落定
遼寧1950 by 過渡形態
2023-1-16 17:27
所有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來到穿越後的遼寧省都會有壹個相同的印象,那便是他們抵達了另壹個世界。前來探望臥病在床的金日成的朝鮮領導人們便是如此,即使是事先知道壹點內幕的那批人,也為高樓林立、流光溢彩的未來城市感到震驚。
當專列通過遼寧省的各大城市,將他們壹行人帶到省會沈陽市之後,又有專車將他們帶到位於市郊的壹家解放軍醫院。原本只是為了確認金日成的身體狀況的那批朝鮮人現在個個都變得有些心不在焉了,他們還不能從先前所受的震撼當中恢復過來。不過金日成的親弟弟金英柱倒沒有其他人那樣註意中國境內發生的這些奇妙變化,他將金日成的長子金正日帶了過來,和其他金家家屬壹樣,他們還是最關心金日成本人的情況。如果金日成的地位不保,那麽他們這群人大概也沒什麽前途。
“金英柱同誌,如果您有需要的話,我們可以安排您和金日成同誌的其他家人作為家屬住在附近。”隨這群朝鮮人壹同回國的郝其軍向正在醫院休息室中等候的金英柱轉達了上級的建議,我黨自然不會在治療金日成的過程中動什麽手腳,也不希望別人這麽認為。
金日成目前的情況雖然已經穩定,但是植物人狀態本身就談不上有多安全,死亡的陰影還沒能完全消散。我黨並不希望金日成出了什麽意外的話他身邊沒有自己的家人在場,那樣會讓人有說閑話搞陰謀論的資本。
“我的兄長可以讓我們自家的人照顧嗎?”金英柱有些不自然地問道,雖然他是金日成這壹政治派系中數壹數二的嫡系成員,但是他的自信感僅僅對朝鮮勞動黨黨內成員生效。在解放軍摧枯拉朽擊潰聯合國軍,以壹己之力解放整個朝鮮半島後,他們和中方人員說話壹直顯得有些底氣不足。
“這可能需要等壹小段時間,金日成同誌雖然基本脫離生命危險,但是目前還沒有到能夠脫離專業醫療看護的程度。不過請您放心,我們可以保證家屬每天都能前來探視。”郝其軍對面前這位朝鮮的“禦弟”沒什麽興趣,他的臉上壹直掛著標準的外交笑容,用標準的熱情語調回答對方的問題。
事實上金英柱的這個問題問也白問,畢竟金日成的首任妻子早在1949年就去世了,平日裏負責金日成生活起居的其實是他的首相辦公室秘書,也就是後來的他的第二任妻子金聖愛。現在金聖愛也只是秘書,兩人並沒有正式的婚姻關系,理論上不能作為家屬到中國照顧金日成。
在金英柱提出下壹個問題之前,郝其軍戴在耳朵上的通訊器響了起來,他對金英柱和規規矩矩地坐在旁邊的金正日說道:“醫院已經準備好了,家屬可以前去探視,請二位和我走吧。”
按照醫院的規章制度,探望身處監護當中的失去意識的病人的人壹次不能有太多,於是今天能夠探望的只有作為直系親屬的金英柱和金正日。其他的朝鮮領導人也因為今天早上在中國境內看到的壹切對探望金日成失去了興趣,他們急於想知道中方特意如此安排是有什麽目的。
叔侄二人便在郝其軍的帶領下來到了金日成所處的病房門外,他們走到門前的時候剛好碰上了從門內出來的醫生。郝其軍向醫生解釋了他們的來意,並對門口守衛的武警戰士出示了相應的證件。
“親屬探望是嗎,那也好,現在病人情況比較穩定,給點刺激說不定能有點用。”醫生看了看跟在郝其軍身後的兩人,金英柱盡力維持著壹副領導人形象,雖然他還是不可避免地展露出壹點心虛,而年僅十歲的金正日則壹副不知所措的樣子,他壹點也不清楚現在該怎麽做。
“有什麽需要註意的嗎,我可以向他們轉告壹下。”郝其軍向醫生問道。
“沒有,妳們不要碰到病人身邊的設備就好,裏面還有護士,她們會看著妳們的。”醫生搖搖頭說道。
於是,郝其軍帶著身後的叔侄二人在換好專門的衣服後走進了這間高規格的病房,幾名護士正在裏面忙碌。而時至今日還昏迷不醒的金日成就躺在病床上,身上還插滿了各種管道和傳感器,他在治療過程中減去了不少體重,原本還很圓潤的臉型現在看起來十分消瘦,皮膚也呈現出壹種病態的白色。
擺在病床旁邊的各種醫療儀器讓沒怎麽見過世面的金英柱嚇了壹跳,連忙問郝其軍那些是什麽東西。在得知那些發光的屏幕和金日成身上的各種管道和傳感器都是醫療輔助器械後,金英柱將信將疑地帶著金正日走到病床邊,而原本在病房內忙碌的護士們除了壹兩個還沒忙完的之外都走出病房了。
金英柱和金正日在探望金日成的同時,陪他們壹道前來的朝鮮領導人被安排到壹處原本是民營酒店的招待所居住。他們在壹壹見識了遼寧省的未來世界之後,共同提出想要和我黨中央談壹談。
而中央早就做好了準備,被委派前來應對這群朝鮮人的正是此時的遼寧省長何仁,他本身在穿越前就有和後世的朝鮮人打交道的經驗。這群各派頭面人物雜糅而成的朝鮮勞動黨領導人物此時基本已經忘記了他們前來中國的首要目的,壹聽說我當回應了他們的要求並準備向他們開誠布公地解釋最近壹段時間發生在中國的種種事情之後,立刻到了遼寧省政府的會議室裏。
“如在座的各位同誌所見,處於尚不清楚的原因,我們作為2025年中國壹個完整的省級行政區整體回到了現在。之前和朝鮮人民軍同誌們並肩作戰解放朝鮮半島的我國軍隊正是來自2025年的解放軍,我國在國際上的壹些動作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何仁向在場的朝鮮領導人們簡單解釋了壹下中國最近的情況,這巨大的信息量讓他們壹時間難以接受。
在何仁基本說完之後,壹名朝鮮官員舉手問道:“請問中國同誌們為什麽到現在才向我們公布這壹消息呢,難道我們不值得信任嗎?”
會議室裏的其他人壹時間都有些緊張,雖然他們心中有著同樣的疑問,但是在別人的主場上問這種帶刺的問題可不太明智。不過何仁壹點情緒波動也沒有,我黨早就對他們會問什麽問題做了基本的預測,他開口回答道:“之前我們擔心這壹情況不會持久,另外當時我國內部也產生了壹定的混亂,因此沒能及時向朝鮮同誌們進行通知。”
這個回答在朝鮮官員們的意料之內,雖然沒什麽價值,但是提問的那名官員也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態度有點問題,便不繼續追問了。何仁在解釋完情況之後,將桌面上堆疊的幾份材料遞給了在座的眾人,畢竟光靠他語言解釋想要讓他們厘清狀況不太容易。
何仁在繼續開口之前給會議室裏的其他人壹段時間用以消化他們得到的信息,他們之前在穿越剛發生的時候也花了壹段時間才基本能夠接受現實。拿到材料的朝鮮官員們紛紛翻閱起來,時不時向身邊人耳語,而有些人則聚到壹起進行討論。這些材料裏面不僅有可以讓他們知道的有關遼寧省的情況,在厚厚材料的後半部分裏,有關於朝鮮後來歷史的壹些描述,尤其是朝鮮戰爭結束後朝鮮勞動黨黨內的幾次大的變故。
有些人看著看著便冷汗直流,中方提供的材料上竟然有他們在原歷史上的死期和死亡原因,這些原本會死於政治鬥爭和黨內清洗的人情緒壹下子就激動起來。而另壹些人則在看完這份有關朝鮮原本歷史軌跡的資料之後變得有些憂心忡忡,中方給他們的材料雖然修辭都比較中立,但是對金家獨裁執政的行為明顯沒有看起來那麽無所謂。
“這些內容實在是太驚人了。”武亭率先看完了這份材料,畢竟其中的後半部分他早在之前就已經看過了。現在這個時機正好,金日成的嫡系在看完過後估計也能明白壹點中國人的態度。
“這實在是難以置信,妳們能擔保這都是真實的嗎?”壹名金日成派的朝鮮官員看到自己死於1956年的政治風波後滿臉不敢置信,而在場還有幾個和他處境相似的人。
何仁看到這群人的反應在中央的意料之內,心中放松不少,便開口說道:“我們可以保證這些內容都是真實的,但請大家不要誤會,我們提們供的這些材料並沒有其他的什麽意思,只是認為朝鮮同誌們有權知道這些內容而已。”
雖然何仁說話語氣非常誠懇,但是在場沒幾個人會願意相信他的話,中方將這些資料在這種情況下交給他們,明顯是別有所求。資料中描述的中朝關系,顯然不像現在這樣友好,雙方在思想觀念上的沖突,此刻便提前暴露出來。
不過,我黨此舉倒並非想要推動朝鮮勞動黨內的哪壹派上臺執政,而是想要讓朝鮮勞動黨達成壹個重要的壹致性,那就是對待中國的態度。朝鮮如果像原歷史上那樣對中國閉關鎖國的話,對兩國人民而言都不是什麽好事,朝鮮勞動黨的內部情況如何並不那麽重要,我黨關註的只是兩國之間的合作能否順利進行罷了。
“十分感謝中國同誌們向我們提供這些信息,這對我們無疑是非常有幫助的。”壹名朝鮮官員說道,“但我們現在有個共同的問題,中國同誌們是否對我們抱有某種期待呢?”
此問壹出,在場的朝鮮人壹下子都緊張起來,這幾個月時間裏面他們並非沒有揣測過中國對朝鮮的意思,但是我黨始終沒有表現出什麽太大的興趣。現在何仁代表我黨中央向他們公布這些資料,估計就是想提出什麽條件了。
“請大家不必緊張,我們不是美國,也不是資料裏面的蘇聯,我們不會對朝鮮同誌們的內部事務做出任何幹涉。”何仁笑著說道,他已經預感到自己今天的任務估計不會太難完成,“我們只是希望朝鮮同誌們能更加關註朝鮮半島的社會重建工作,壹直由我們進行軍事管制並不合適。大家無論有什麽樣的分歧,本質上還是有共同理想的同誌嘛。朝鮮人民久經戰亂之苦,現在正是和平發展的時機,大家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是讓相互之間的分歧影響到有關民生的重要事務上就不太好了。另外,我們也很願意同朝鮮人民壹起建設經濟,讓兩國人民都過上更好的生活。”
何仁的話其實是中央討論過後總結出來的,盡量避免涉及到朝鮮勞動黨的內鬥中去,避免表現得像是在支持哪壹派壹樣,只作為壹個和稀泥的角色,表達對朝鮮政局分裂的擔憂。而聽到這些話的朝鮮領導層神色各異,他們從何仁的話中理解出了不同的意思,但是能肯定的壹點是,中方明顯希望他們盡早回應之前提出過的雙方共建經濟的事情。
這場會議在這之後不久便結束了,朝鮮勞動黨的這群領導人們需要壹段時間去商討他們得到的信息。不過他們並沒有讓我黨等待太長時間,在充分見識了遼寧省的壹切,並進壹步從更多資料中了解了後世歷史的信息之後,在每壹件事情上都爭吵不休的朝鮮領導層終於達成了罕見的壹致性。他們出乎我黨意料地,以集體決策的形式通過了中國向朝鮮提出的所有經濟合作計劃,雖然各派之間的分裂依舊存在,對朝鮮最高權力的爭奪還沒有結束,但是出於各種原因,中朝之間的全面合作終於可以按照我黨預期中的形式開始了,這對兩國人民而言都會大有益處。